當低壓電器巨頭法國施耐德與中國低壓電器老二德力西的合資方案甫一公布,素以沉穩著稱的中國低壓電器老大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一反平日的低調,站出來稱:“要看清施耐德的本質。”
同樣坐不住的還有我國工業汽輪機行業的排頭兵———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汽輪)。原因是,與其合作了30年的德國西門子公司在并購杭汽輪不成后,與中國長江動力集團(以下簡稱長動集團)達成協議,西門子以現金出資,占注冊資本的75%(約合4.5億元人民幣)與長動集團合組西門子汽輪電機(武漢)股份有限公司。西門子計劃將此合資公司建成亞洲最大的汽輪機制造基地。
記者致電長動集團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直在談判,建廠沒聽說。”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長動集團與西門子的合資已經通過商務部的審查,籌備工作一直在順利進行,現在就等國家發改委點頭了。”西門子發電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西門子與長動集團簽署的框架協議,合資公司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注冊。”
西門子、杭汽輪30年緣盡
1975年,杭汽輪經原國家計委批準,定點引進西門子工業汽輪機設計制造技術,并進口部分關鍵設備和測試儀器,自此,開始了與西門子近30年的合作歷程。
1987年,杭汽輪又與西門子繼續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杭汽輪獲得了西門子當時最新的工業汽輪機三系列擴、補、改技術資料。此后,西門子與杭汽輪通過joo(聯合銷售辦公室)進一步深化了合作。
10年后的1997年6月,杭汽輪與西門子又續簽了10年(7+3)長期合作協議。1999年7月21日,杭汽輪與西門子又簽訂了工業汽輪機和工業汽輪機裝置售后服務領域的長期合作合同。
然而,杭汽輪在引進西門子工業汽輪機技術,并在制造、消化、吸收、創新上面取得的成就大大出乎西門子的意料。近年來,杭汽輪在國內的工業汽輪機領域的市場份額大幅提高,而價格卻遠低于西門子在我國國內銷售的價格(約低20%~40%),使得西門子在我國工業汽輪機領域的競標中屢屢失敗。記者從西門子發電集團了解到,2006年,西門子在中國市場銷售了8臺套工業驅動汽輪機。
西門子在急于拓展中國市場的同時,沒有想到30年間在中國培養出了如此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西門子高層也曾表露出這一看法:西門子在中國最大的戰略失誤是在1975年將整套工業汽輪機設計制造專利技術賣給了中國企業,以致20多年來,西門子在中國的工業汽輪機市場屢屢失標,“饑餓難忍”———這是2003年3月25日西門子pgi2事業部總裁reneumlauft博士在相關談判時的話。
杭汽輪高層告訴記者,杭汽輪與西門子目前的競爭關系遠遠勝過合作關系,西門子已經無法輕松進入中國工業汽輪機市場,兩家再合作下去,最大的贏家仍是一手握著國際先進技術、一手揮著低價格的杭汽輪。于是,在經過3年多的合資談判失敗后,西門子2004年提出終止1997年簽訂的合作協議。
西門子在與杭汽輪“分手”前,也曾希望與杭汽輪組建合資公司,2000年,西門子與杭汽輪開始了關于組建合資公司的談判。
參與談判的杭汽輪高層表示,杭汽輪當時確實希望能夠與西門子進行全面的合資合作。西門子起先提出受讓杭汽輪國有股權以達到控股,但由于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未能如愿,后欲收購全部流通股份,但即使全部收購到手,也達不到控股的地步,只好作罷。
最后西門子提出與杭汽輪組建合資公司,合資條件:一是西門子控股;二是現杭汽輪40號型號以上的工業汽輪機銷售、制造進入合資公司,杭汽輪在合資公司成立后不允許銷售、生產40號型號以上的工業汽輪機(注:40號型號以上的工業汽輪機幾乎覆蓋了最近十年工業汽輪機市場需求的85%。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覆蓋率將達到需求的95%以上);西門子工業汽輪機技術作價以知識產權進入合資公司。
這樣的條件無疑太嚴苛了,一旦杭汽輪答應了這些合資條件,就意味杭汽輪20多年來在國內工業汽輪機領域的市場地位受到根本的動搖;意味著我國惟一一家能夠進行變參數、變工況、具備量體裁衣式的非標設計、制造的工業汽輪機企業從此消失。談判隨之破裂。
這之后,西門子決定與長動集團組建合資公司。
西門子“再造”中國市場?
記者了解到,近30年來,杭汽輪經過數次的研發投入、技術改造和裝備投入,目前已經具備年產300臺套350萬kw工業汽輪機的設計、制造能力,打破了跨國公司在工業汽輪機領域的技術壟斷,目前杭汽輪的產品能夠覆蓋我國應用工業汽輪機的任何領域,并滿足其客戶的要求。而目前國內工業汽輪機市場容量每年至多也只不過在300臺套300萬~350萬kw左右,市場增長空間并不大。
令人疑惑的是,在這樣的市場容量下,西門子為何還要組建技術相同、目標市場相同的合資公司呢?
杭汽輪相關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西門子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西門子公司自20世紀末開始全球戰略大調整,進入21世紀后,加快了戰略調整的步伐,削減了非優勢產業,加強了優勢產業的擴張。在工業汽輪機領域,西門子在1997年收購westinghouse公司的非核電業務,2001年收購德馬克·德瓦爾公司工業透平機械業務,2002年收購al鄄sthom公司工業汽輪機業務,通過購并,西門子掃平了歐洲工業汽輪機制造市場后,開始進軍全球新興市場了,首選目標無疑是前景廣闊的中國市場。
杭汽輪于是對自身命運深刻擔憂:如果西門子在中國組建工業汽輪機合資公司成功,則杭汽輪有可能在西門子雄厚的資本實力重壓下,難以支撐。對此,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相關專家表示:“一家企業無法阻止另一家企業的發展,對于長動集團與西門子組建合資公司的情況,我們曾提出自己的意見,一切都交由相關部門去考慮。”
一位熟悉中國汽輪機行業的原機械工業部老專家表示,國際大型跨國公司居于世界市場的強勢地位,自然具有行業協調和壟斷的能力。而我國工業整體處于弱勢地位,如果過分強調國內競爭,忽視產業的整合、聯合,我國各產業就將成為一盤散沙,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目前,杭汽輪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劣勢是只能供應單獨的工業汽輪機。而國外幾大跨國公司與國際大工程公司有傳統的供購關系,曼透平、西門子、ge、德萊塞蘭及三菱重工均為壓縮機、風機和汽輪機配套供應的制造商,汽輪機屬于配套供貨范圍,所以在國際大工程中難以將汽輪機單獨分包出來。因此,推動國內企業聯合,才是汽輪機企業的發展方向。正因如此,杭汽輪有關人士表示:“杭汽輪希望與擁有壓縮機技術的國內壓縮機制造商、電站給水泵制造商強強聯合,形成配套能力,使‘中國制造’能更有效地推向國際工業汽輪機市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