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說,兩年前李嘉誠參與投資的百億級氫能項目進軍廣東佛山,彼時仍有不少觀望者的話;2019年,資本市場敏銳地嗅到氫燃料電池領域蘊藏的機遇。在廣大消費者還在為純電動汽車值不值得買爭論不休時,國家相關部門已連續發聲制定我國氫能產業規劃,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企業爭相投入氫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據悉,今年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借鑒此前純電動汽車的推廣經驗,在2019年正式實施“十城千輛”推廣計劃。
李嘉誠已“關注”氫能正熱
全媒體記者留意到,今年以來,a股市場中燃料電池概念活躍,燃料電池板塊累計漲幅頗大。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團隊表示,二級市場對燃料電池的關注不斷升溫,這與政策刺激、新科研成果引發市場對氫燃料電池技術加快應用的想象有一定關系。
2018年底到2019年初的一個月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研討會”在北京兩次召開。隨后,在氫燃料電池車領域實施“十城千輛”工程的呼聲隨之而來。與2009年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推廣計劃所不同的是,當前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有一定基礎。全媒體記者留意到,目前北京、上海、張家口、成都、鄭州、如皋、佛山、濰坊、蘇州、大連等城市已有示范性運營氫燃料電池車,有較好的產業基礎。
2017年,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參與投資的百億級氫能項目進軍廣東佛山——長江氫動力(佛山)研發中心及整車生產項目,將在2019年年底正式投產。同年,在廣州黃埔和開發區,中德氫能源產業合作發展戰略交流會一舉簽下六大項目,涉及領域覆蓋氫能源領域的全產業鏈板塊,宣告廣州也將邁入“氫能時代”。
高補貼政策鼓勵本土車企發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對燃料電池車的發展是持明確支持態度,最明顯的就是燃料電池車補貼不退坡,并開始普及氫燃料電池車以及擴大加氫站。2018年2月,財政部等四部委印發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在其他新能源車型補貼做大幅調整時,對氫燃料電池汽車仍保持高額補貼支持,其中,乘用車最高20萬元,輕型客車、貨車最高30萬元,大中型客車、中重型物流車最高50萬元。對比之下,近年電動汽車的補貼卻在大幅度下降。
地方也不斷出臺支持政策。2018年,廣東省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文件,大力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明確將省級補貼資金的30%用于支持燃料電池;武漢按國家補貼1∶1補貼;上海、海南、青海按國家補貼1∶0.5補貼等。
國家能源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氫能目前已經成了一個重要板塊。氫燃料電池汽車未來3~5年仍會保持財政高額補貼支持,氫能已成為資本追逐的新風口。全媒體記者留意到,在政策鼓勵下,國內多家車企從去年落實并強化氫燃料電池的發展。初步統計,從加氫站、燃料電池系統到整車制造,已經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據工信部發布的公告,目前自主研發燃料電池汽車的主流車企至少有15家,包括上汽集團、宇通客車、福田汽車等多家車企。長城汽車在2018年12月也做出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未來主攻方向之一的新能源戰略,2022年計劃推出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此外,產業中還不乏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車集團等國企的身影。
全球:美日德布局車企合作加速
如今,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已進入競爭時代,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已將氫能規劃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
全媒體記者留意到,韓國計劃到2025年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年產能提升至10萬輛,2013年2月份,世界第一輛量產版氫燃料電池車現代ix35 fcv正式下線;日本政府堅定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戰略,發布了《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預計在2030年將讓8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上路,同時將配套建立900座氫氣加注站。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轎車mirai、本田clarity相繼投入量產。
不僅如此,國際汽車巨頭在氫能方面的合作增多,試圖通過合作搶占市場先機。日本豐田和德國寶馬以2020年商業化為目標,正在開發氫燃料電池車平臺;日本本田和美國gm在共同開發氫燃料電池車;2018年6月,韓國現代與德國奧迪在合作研發氫能源技術方面簽約。
全球咨詢公司麥肯錫2018發布“實現氫經濟社會發展藍圖”預測,到2050年,氫能源將占整體能源需求量的18%,二氧化碳每年減少60億噸,在運輸領域,氫能源將擴大至全部車型上,會有4億輛轎車、1~200萬輛卡車、萬輛公交車行駛在公路上。相比純電動汽車而言,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充氫時間短,續航持久”的特點。如本田clarity概念車加注氫燃料只需3分鐘,可實現最大續航里程750公里。因此,氫能源車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車企,但最大的問題在于氫燃料的轉換和儲存。
[數據]我國2030年氫燃料電池車達到百萬輛
純電動汽車為主,氫燃料電池車為輔,將成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規劃。2018年年末,中國確定了氫燃料電池車的未來計劃,將在2020年之前普及0輛氫燃料電池車和100家以上加氫站;2025年達到5萬輛和300家以上;2030年達到100萬輛和1000家;并正式宣布2030年將進入氫燃料電池車“百萬輛”時代。到2050年,氫燃料電池車和發電均實現大規模應用,氫能成為能源消費中的重要選擇。
記者觀察
相對于國際領域豐田、本田、現代、奧迪等企業在氫燃料電池車的強勢聲音,中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是否起步已太遲?這是不少人的疑問。
其實中國的氫燃料電池車,雖然在乘用車領域發展較為慢(國外也并沒有快太多),但在商用車領域,卻早已開始發展。目前阻礙氫燃料電池推廣的原因有主觀和客觀兩種因素,客觀因素主要有燃料電池成本高、沒有大批量生產線、加氫站基礎設施數量較少等,主觀因素則是人們“談氫色變”。事實上,國金證券分析表示,如今我國燃料電池產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燃料電池產業商業模式已經逐步清晰;氫能產業鏈的國產化進展迅速,少數難度較高的環節如膜電極也開始初步國產化;國產化和規模化大幅降低整個環節和零部件的成本,燃料電池的物料成本非常低,未來成本繼續下降的空間仍然很大,這是行業能否發展到萬億產業的基礎。
來源:浙江在線汽車頻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