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博世、牧田、日立、百得、喜利得幾家公司結成聯盟,選擇了一家名為捷鼎的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打假維權,該代理公司調查后稱,目前市場中存在大量這些品牌電動工具的假冒產品,而這樣的結果不免令外資公司存在相當大的顧慮。有人認為,由于我國部分電動工具生產企業貼牌求生存,產品良莠不齊使得一部分假冒產品流入市場。
事實上,假冒產品并非主流,我國大部分電動工具制造廠家的水平并不差,行業的發展更需要國家的支持與企業的努力,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創造了國產品牌的同時還防止了“貼牌”求生存所出現的假冒產品。
跨國公司憂心忡忡
不可否認,對于跨國公司來講,假冒產品的出現,令他們感到壓力。牧田(中國)有限公司質量管理部主管周遠說,他們經常碰到電動工具造假,前些年公司還專門組織力量進行打假,后來發現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個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公司就放棄了專門打假的做法。
博世公司總經理費倫巴赫也坦言,博世電動工具在中國市場上時常被假冒,這使得該公司在轉讓關鍵技術和專利時存在相當大的顧慮。對于博世來說,技術專利、商標、造型設計等工業產權是自己在市場競爭中安身立命的關鍵。
周遠還認為,不光是在電動工具行業,在其他行業也一樣,假冒偽劣肯定會對專利技術的轉讓產生影響,如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因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就表現出了投資熱情減退的跡象。
授權方式存漏洞
有專家分析,我國出現大量不合法貼牌知名電動工具,問題恰恰出在知識產權保護這個環節中。去年,永康一位姓葉的市民去年分三次注冊了“博世”、“諾圖”、“利優比”、“金藏”等共83個國際知名電動工具品牌。
有些人申請時在不少品牌的使用權上打了擦邊球。根據規定,只要不與同類已注冊商標及產品近似,他就很有可能申請成功。
杭州電動工具負責人認為,一旦申請成功,今后這些品牌在中國的產品延伸,隨時可能造成侵權,消費者可能無法鑒別買的究竟是國際知名品牌,還是國內的“合法仿冒者”。
據裕佳所法務部經理馬培峰說,這樣被搶注的品牌目前大多只在中國委托加工,還未在中國銷售,所以很多國外公司也沒有在中國注冊保護他們的商標,一旦搶注成功,以后外方想把這些電動工具品牌oem給中國的加工企業,都必須先經過他的授權。
有人這樣大批量搶注國際知名品牌,除國外公司對中國商標法不了解外,更主要是因為中國加工企業商標意識淡薄,目前國內大多數加工企業都不會去核實oem商標的法律性,很多加工企業是只要客戶下單就照做,這種做法包含了很大的風險。
創品牌才是根本
我國作為電動工具生產大國,在價格上存在著很大的競爭優勢,即使是這樣很多企業還是采取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方式,為一些大品牌進行生產、加工。
而這樣的方式,卻使我國電動工具行業的整體發展卻并不盡如人意,部分中小企業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缺乏自主研發技術能力,品牌還控制在別人手中。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秘書長張傳富對此分析,要走出這樣貼牌的困局,我國電動工具行業就必須從仿制他人品牌向自創品牌轉變。
蘇金鼎電動工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官德法還認為,他們公司的產品也被假冒過,但主要是一些小作坊所為,數量并不大。而博世這樣的企業,在采購、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有自己的企業,被假冒的產品應該不會特別多。而且假冒產品一般做工粗糙,容易辨別出來。
“電動工具行業存在造假問題,但這不是行業的主流。目前造假現象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小企業和地下工廠,所以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大的影響。”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秘書長張傳富說。張傳富的觀點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江蘇金鼎電動工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官德法認為,目前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主要是國內產品,國外品牌并不占主導,假冒產品也不占主流,對市場不會構成影響。
張傳富分析,博世以前在中國還有合資企業,但現在都是獨資企業,所以不存在技術專利的轉讓問題。同時,電動工具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并不高。如果真是高技術含量產業,就不會那么容易被假冒了。目前我國電動工具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自有品牌太少,主要是以貼牌為主,所以一直以來假冒產品屢禁不絕。我國電動工具要想實現從大到強,還需要創造一批像博世、牧田那樣的自主品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