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本報記者從中國鍛壓協會獲悉,由該協會舉辦的兩大品牌展會——第三屆cmf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覽會和第九屆中國國際鍛造展覽會將于今年11月20~22日在北京舉行。該雙展會創造性地將沖壓、鈑金和鍛造展覽聯合在一起,摒除了綜合性機床展覽會雜而不專的通病,使展會的重點更加突出地落在了諸如激光切割、伺服壓力機、自動化生產、高速鋼成形、冷溫鍛、精密鍛造、虛擬制造等與國家經濟政策相適應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方面。
發布專業展會信息的同時,中國鍛壓協會還向新聞媒體發布了對中國金屬成形行業發展的預測:2007年整個行業的產值增速將在20%~25%,“十一五”期間中國金屬成形行業產值平均每年的遞增速度在15%左右,我國將成為全球最有希望、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
鍛壓件是利用金屬材料的可塑性,在冷態或熱態時借助鍛壓設備所產生的力使金屬材料變形,而獲得機械零件毛坯所需形狀和尺寸,它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電力、冶金、電子、家用電器等所有機械制造業中。國家中長期科學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發展裝備制造業,其中鍛壓行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礎產業,許多重要的裝備都離不開鍛壓生產,各種軸、齒輪、轉子、冶金軋輥等都是重要的鍛件,特別是關系國家安全的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關鍵部件均由鍛壓件構成。
中國鍛壓協會名譽理事長李社釗介紹,2006年我國鍛壓件產量達340萬噸,已經成為世界鍛壓業的大國,但在主要指標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還很明顯。在鍛件的類別方面,我國的模鍛件占65%,自由鍛件占35%;而世界上鍛壓業最先進的國家日本的模鍛件占總量的82.6%,自由鍛件僅占5.5%;并且日本在模鍛件中冷鍛件占5.8%,鋁鍛件占1.9%,遠遠高于我國的水平。在勞動生產率方面,日本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75噸/人?年,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汽車鍛造公司該指標為50噸/人?年,而行業平均水平僅為17噸/人?年左右。模具的壽命方面,我國熱鍛模壽命一般在4000~6000件,國外則在10000~15000件的水平,是我國的2.5倍左右。
目前,我國大型自由鍛件的生產處于“過?!迸c“短缺”的雙重壓力之下,一般性大鍛件供大于求,而對于技術含量和質量要求都很高的大型自由鍛件則生產能力低或沒有生產能力。在汽車鍛件方面,盡管卡車用模鍛件已全部由我國自己生產,但轎車模鍛件由于多數車型的知識產權不在我們手中,大部分仍然需要進口。為此李社釗提出,要在重大裝備所需的大型鍛件和加大對模鍛件的生產兩個方面提高我國的鍛壓水平,尤其是面對國內汽車業的高速發展和國際上全球采購的良好發展機遇,鍛造企業應加大技改力度,大力采用打擊能量可控的離合式螺旋壓力機和熱模鍛壓力機,并配以楔橫軋、輥鍛制坯工藝,工件傳送逐步由手工向自動化操作過渡,從新材料應用、剪切、加熱、模具預熱、潤滑、熱處理及清理等環節加大對鍛造工藝過程的控制,提升整體的競爭能力。
趙三明 鄒潔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