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企業的年終總結幾乎都有一項共同的內容:科技研發的投入產出回顧。
在這些回顧總結中,總要包含這樣一些內容:
一是紡機企業科研投入的數額及占其銷售收入的比例。例如,鄭州紡機2006年科技總投入達7000萬元,占銷售收入的3.8%。
二是購置數控車床、加工中心等先進設備的投入。例如,天門紡機改制至今,共投入8000多萬元。
三是企業新產品的研制情況。每年投入大量資金使幾十個項目的研發同時進行,保證每年都有新產品問世。例如,宜昌紡機每年平均研發新產品近20項。
一些工程師說,紡機行業科技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特點決定了科技在企業中的地位,因此強調科技投入是必然之選。
錢應當怎樣花
但同樣的投入未必會獲得同樣的產出,重視科技并不意味著企業的科技貢獻率就大。中國紡機集團下屬幾十家紡機企業,同樣了解科技的重要性,但有的虧損,有的盈利;有的利潤幾百萬,有的則是數千萬。原因何在?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談到科技貢獻率時說:提升產業科技貢獻率有兩個重點,首先是用最先進的技術武裝企業,其次是加大研發投入。而對于紡機企業來說,動輒數百萬元的資金投入,長達幾年的研發周期,意味著紡機企業不但要思考投入和開發的問題,更要思考如何投入以及開發什么的問題。目前,科研投入的成本配置以及新產品項目的取舍已成為一種指導性原則,被納入到提升科技貢獻率的系統工程中。
經緯股份榆次分公司在今年年初發布了《2006年度企業科技工作總結》,對去年一年的科研投入和產品開發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在總共約5000萬元的科研投入中,新產品項目投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共占近80%,成為去年企業投入的大頭;原計劃開發的新產品中,有1項根據市場變化而臨時取消。這份報告稱,經緯榆次的科研投入分配及產品研發充分考慮了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并根據市場變化做出調整。與之相似,青島紡機、常德紡機以及中麗制機等紡機企業的工作總結也都有類似的表述。
紡機企業的共同傾向
究竟如何提升紡機企業的科技貢獻率?雖無理論表述,但許多企業正在實行的措施讓人們看到,在一個關于科研成本配置和新品開發取舍的命題中,紡機企業的一些共同傾向。
科技人才投入。在天門紡機采訪時,公司總經理沈方勇稱,公司正在建人才樓,新進公司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只要拿著行李報到,就可以分到一套住房。并不是只有身處“窮鄉僻壤”的天門紡機有此舉措,很多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也推出了類似的激勵措施來吸引人才。
為了鼓勵人才發揮創造性,經緯榆次分公司十分重視科技管理培訓和工資獎勵。今年年初,公司對在新產品開發項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46名科技人員予以獎勵。公司培訓和獎勵的總投入突破1000萬元,占科技總投入的20%。
產品研發投入。2006年鄭州股份公司完成新產品設計項目171項,改進設計項目112項,新產品貢獻率年均在50%以上;經緯榆次公司新產品項目投入1800萬元,新產品貢獻率達到45.83%。高投入、高產出使這些企業的研發保持了良性循環。
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投入。不少紡機企業的技術人員反映,國內在基礎性應用研究上的薄弱,導致很多紡機產品在性能上與國外設備有一定差距。例如對模塊研究的不足,就導致模塊化設計的應用掌握不夠。因此,對包括基礎研究在內的先進制造技術進行研究,對提高紡機產品的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很多紡機企業加大對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投入的原因所在。很多企業一方面加強基礎性應用研究,使產品技術水平、自動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通過設計階段成本的控制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紡機企業在上述項目上的投入,反映出的是在成本配置最優化、新品開發效益最大化原則下企業的共同抉擇。鄭州紡機在思考提升科技貢獻率的課題時,已經總結出六方面的工作重點:創新體系建設要適應發展要求;引進高科技人才并加強科技人員再培訓;科研經費專項列支,確保經費來源;組建實驗室,加強專項技術研究;關注科技發展方向,研究組織技術,創新產品;產業化研究。這些經驗,可以成為廣大紡機企業提升科技貢獻率的借鑒。(劉文碩)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