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可見從天而降的插線板和電線。
經過小區樓門口,不小心有什么東西從頭上“撩”過,定睛一看,居然是條“呲牙咧嘴”的電插板連接線。被這種“飛線”撩一下,很多人都會驚出一身冷汗:幸虧沒通電,要是通了電,后果不堪設想!
這樣的日子,巴南區界石一小區的業主們已經過了很長時間。近日,家住巴南界石南溪綠郡c區的業主投訴稱,這些混亂的電線讓整個小區業主心里不安!而更令他們擔心的是,這種從樓上落下來的電插板越來越多,而且屢禁不止。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該小區。小區地處主城近郊,車流不多且地勢平坦,不少居民都以電瓶車為出行工具。為了方便電瓶車充電,有居民就把電源插線板從窗口放出,直接放到一樓充電。因此,在小區各個單元樓一樓空地處,幾乎隨處可見從天而降的插線板和電線。
“小區業主私自亂搭亂接電線,從家里拉破舊的電線到小區一樓大廳為電瓶車充電,而且是多個充電線路,害得我們整日提心吊膽。”一位居民說,小區沒有電動車公共充電點,為給電動車充電,不少業主就采取私接電線的方式,很多電線飛檐走壁,安全隱患很多。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8棟的一處樓道內,停放著幾臺電動車,旁邊均連接著插線板,順著電線追根溯源,最短的電線是從2樓連下來的;最長的是從5樓放下來的,這條電線差不多有10米長。
“特別是碰到那種電線都爛了的,很容易讓人觸電不說,如果碰上下雨天,就更可怕!”居民彭女士說,這些電動車主都是從自己家里拉線充電,接線板懸掛在空中,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此外,不少“加長款”電插板大多都是居民自己組裝而成的,質量不過關,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證。
一些電動車充電后,電線和插線板還擺放在原地。不少業主擔心這樣很容易導致小孩觸電,另外線路沒有搭好,也容易引發火災。
“小區沒有充電樁,只能拉線給電動車充電,這樣做,我們也很無奈。”一位正在給電動車充電的居民說,他也知道這樣做有很多安全隱患,“但為了方便,也只能這樣干。”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些車主忘記拔插頭,一充就是一整天,長時間充電對電瓶的使用壽命和安全都有較大影響。有業主建議在小區內安裝公用充電樁,“充電樁不僅方便,而且還很安全。”
有居民把電源插線板從窗口放出,直接放在一樓充電。
針對此事,小區物業公司——重慶麗灣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小區居民出行大多使用電瓶車,接線充電的情況在很早就出現了,物業整頓過多次,但始終屢禁不止。
記者發現,在小區各棟樓的大門口,都有物業方張貼的《居民住宅區電氣火災防范通告》,通告中寫明,不允許私自給電瓶車接線充電等行為。
這位負責人表示,為了解決此問題,物業公司在上報社區居委會后,近期將在小區內部建立統一的充電站,讓業主們的電瓶車在固定位置充電,同時嚴禁私自接線充電。
昨日,長期在重慶某小區物業擔任工程部負責人的李明剛介紹,電動車扯線充電存在多種隱患:
一是充電過量。很多市民經常是給電動車通宵充電,如果充電器沒有自動切斷裝置,電池就可能會過熱短路導致火災。
二是充電設備存在質量問題。市民長距離扯電線充電,難以保證電線風吹日曬下能夠完好,一旦絕緣層破損,就可能會導致短路進而引發火災。另外,插排長期放置戶外也有隱患。
三是電動車自身會出現電路故障。因此,車手日常使用時,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電動車的電池、電機和線路安全,避免電動車發生自燃。
最后,電動車的停放不符合規定。樓道、居民房一樓等出入口是火災逃生的最佳出入口,如果出入口失火,居民又不會逃生,就可能會釀成悲劇。
李明剛說,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電動車充電應該按規定停放到指定區域。居民房的電動車應放到戶外,設置專用電線充電,并及時拔掉。
隨后,記者將此事反映到巴南界石鎮暢想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與派出所民警已經與充電的業主進行溝通,要求撤掉私接的電線,近期社區與派出所還將再次進行回訪。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景然 通訊員 張礡
來源:騰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