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濟南市國有企業中被看好的“靚女”,濟南鍋爐集團有限公司于去年年底改制后,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世界最大生物質能“鍋爐航母”。
借“梯”登高全面占領國內市場
作為國內研制生物質能鍋爐最早的企業之一,濟鍋20世紀70年代就為山東等地的酒廠研制了摻燒糠醛渣的10噸/時、20噸/時生物質能鍋爐。跨入21世紀,濟鍋在江蘇投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摻燒80%稻殼和花生殼的循環流化床生物質能鍋爐。
濟鍋人堅持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發展戰略,對產品進行戰略儲備,以防市場發生變化。鍋爐市場的變化應驗了濟鍋的預測。2005年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該項目承制方在尋找合作伙伴時,濟鍋成為首選。
2006年11月,首臺130噸/時生物質能發電鍋爐在單縣成功投運。隨后,其他5臺130噸/時生物質能發電鍋爐也在山東、河北等地投運。
今年以來濟鍋拿到的10臺48噸/時生物質能鍋爐訂單將于年底前全部交貨。此外,濟鍋還計劃下半年再簽訂10臺合同訂單。
自主創新“中國的月亮比外國亮”
盡管一度“墻內開花墻外香”,但濟鍋董事長仲聯元堅信,“同在一片藍天下,我就不信中國的月亮不如外國的亮!”濟鍋人定下新目標,不斷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出口印度尼西亞的220噸/時混燃棕櫚、樹皮及煤炭的循環流化床生物質能鍋爐,是我國出口的第一個此類型最大鍋爐產品,標志著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臺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生物質能鍋爐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濟鍋研制的另一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爐排生物質能鍋爐除了具有國際先進生物質能鍋爐的優點外,還兼有燃料范圍廣、可調性好等特點,技術性能絲毫不比國外的差。
目前,濟鍋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正在聯合開發130噸/時循環流化床生物質能鍋爐。一旦成功投運,將開創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的先河,引領世界生物質能鍋爐技術的新潮流。
從容技改“十一五”投資1.5億元
目前,濟鍋以爭做世界最大生物質能鍋爐制造基地為目標,全面調整產品結構、加快開發研制新產品的步伐,并在立足做好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的基礎上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快速上規模、上水平。
據介紹,“十一五”投資1.5億元的技改項目大部分已經完成,其中投資1998萬元、建筑面積11616平方米的重型容器廠房全部竣工;起吊能力為160噸和80噸的重型行車已安裝完畢;投資342萬元的4429米大型加熱爐等也進入安裝階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