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海關獲悉,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共出口縫紉機23.4萬臺,比去年同期下降3.49%;價值4387萬美元,增長0.59%;平均出口單價為187.3美元/臺,上漲4.23%。數據表明,量減價增是天津口岸上半年縫機出口的一大特點。然而,喜訊背后,更大的考驗還在等待著我國縫機企業--歐盟《耗能產品環保設計指令》(eup指令)又擺到中國縫機出口企業面前。
作為我國縫制機械產品重要出口對象的歐盟,2006年從我國進口縫制產品總額為1.5億美元,約占我整個行業出口額的11%。業內人士指出,eup指令的實施,將對出口企業造成巨大影響,應當盡早介入,積極應對這一問題。
記者了解到,這項被稱為歐盟“第三道綠色壁壘”的eup環保指令,所涵蓋的產品范圍非常廣,其隱蔽性也更強。該指令首次將生命周期理念引入產品設計環節,旨在從源頭入手,在產品的設計、制造、使用、維護、回收、后期處理這一周期內,全方位監控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歐盟要求各成員國最遲在今年8月11日前制定對相關產品的具體化要求,并轉化為本國法規,以確保eup生態化設計指令得以有效運作。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eup指令的實施,將大幅增加縫機制造廠家的生產成本。作為覆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eup指令來說,其供應鏈的管理顯然被再度拉伸,不僅包括上游,還包括生產、銷售、回收細節,成本的增加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成本也將上升。指令要求對每一個生產細節,企業在能耗、環保指標等方面都要進行相應的管理和測試,并在必須提供的技術報告中予以詳細說明,因此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而對于以低價位取勝的出口企業來說,成本的上升會壓縮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潤,產品競爭力肯定要受到不小的削弱,甚至有可能會因此退出歐洲市場。
令人欣慰的是,在不斷應對歐盟綠色貿易壁壘的過程中,國內縫機龍頭企業的環保技術前瞻性及競爭意識明顯提升,對于即將實施的eup指令,一些企業已經在以積極的心態和行動進行應對準備,從產品的設計到生產,在節能環保上下大功夫。很多企業在最新推出的產品上都打出“環保”、“節能”字樣,有的產品還附有符合歐盟標準的說明書。
上半年天津口岸出口量減價增,就是縫機產品附加值提升的明證。
飛躍縫紉機集團有關人士表示,歐美的綠色貿易壁壘并非不可逾越,與其受制于人,不如在被限制之前主動做好應對準備。去年,該集團投巨資從德國引進設備,快速實現綠色產品設計和采取無鉛工藝方法,完成產品的“無害化”進程,使其產品全方位地滿足歐盟環保指令。
另據了解,很多有實力的縫機公司都已啟動綠色采購計劃,建立較為完整的“綠色”系統。為了應對今后國際上可能還會建立的更為嚴格的綠色壁壘,這些大公司的環保等標準普遍比歐盟的要求還要高。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佛山市外的經貿局6月份邀請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專家,為全市100多家機電出口企業應對eup指令“支招”。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玲認為,eup指令對我國相關產業未來產生的影響不可小覷,特別是對產品設計帶來的思維革命,建議機電出口廠家將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技術質量的品牌競爭,接納和研究產品綠色設計理念。
近日,福建省外經貿廳和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也為用能企業舉辦“應對歐盟eup指令培訓班”,全省有100多家企業參加。
福建省質監局還提出五項應對策略,一是及時掌握相關信息;二是導入環境化設計程序;三是強化綠色供應鏈。四是爭取參與制訂標準;五是建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