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6日,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正式公布了《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 “軍工”一時成為寧波民企老總們的熱門話題。據了解,目前寧波越來越多的民企正踏上“從軍”之路,目前已有20多家企業參與國防產品研制與生產,涉及防彈衣、偵察機、軍用服裝、軍用車輛等領域。
“軍工”大門越開越大
中國寧波網訊 長期以來,國防軍工行業由于屬國家戰略性產品,各路資本盡管想吃軍工“蛋糕”,但因為對政策難以把握,大多持觀望態度。2005年2月,國家發布了《非公經濟36條》,被公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為主題的最有分量的文件”,以旗幟鮮明的態度鼓勵民企“參軍”。隨后,國家又發布《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確定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分類管理許可制度。按照許可制度,此前一直由國有軍工企業和國有資本壟斷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將面向社會開放,得到許可后,民營企業、外資及合資企業,均可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
這次發布的《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進一步表明,非公經濟可參與五大領域:軍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防基礎科研項目、軍工配套科研項目;軍品科研生產任務;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采取多種方式與軍工企業合作,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發展。“民企從軍之路將更加清楚了。”奇迪電器集團總裁周奇展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奇迪電器承攬了總價值達2000萬美元的聯合國采購大單,專門為聯合國派往世界各地的維和部隊、急救醫院和科研機構等提供10萬臺各種規格的空調。
甬企“參軍”非常踴躍
記者了解到,我市不少企業早已在國際軍工圈中小施身手了。寧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防彈裝具生產企業,生產的防彈衣和防彈頭盔在國外十分搶手,產品遠銷歐美、中東、非洲、東亞等4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軍需裝備和特殊民用領域。盡管目前國內生產防彈衣的企業有很多,但大成除了能生產防彈衣外,還是國內惟一有能力生產防彈背心面料的企業。目前,除了供應國內公安、武警、保安的需求外,英、法、以色列及中東絕大多數國家裝備的防彈衣都來自大成公司。
在我市生產軍品的民企遠非大成公司一家。天安集團參與了神5、神6電子元件的研發;華翔集團承擔了各型特種車輛系列的研制;拓普公司承擔了坦克、軍車減震系統的開發;寧波貝斯特航空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一直在進行無人駕駛飛機的研發和生產;奉化的南方機械制造公司生產的千斤頂、汽車舉升機、運送頂等產品被聯合國維和部隊采用……我市目前參與軍品研制生產的民企已有20多家。而且有更多的民營企業想擠上“從軍”的列車,慈溪一家企業老總昨天告訴記者,目前民用電氣市場呈飽和狀態,而軍工領域剛向民企開放,因此他們很看好相關的軍品市場。
寧波民企“從軍”有優勢
為何如此多甬企盼望“從軍”?市經委有關專家認為,未來軍工市場空間巨大,大到車輛、工程機械、飛機、船舶、集裝箱,小到刀具制造等。由于軍隊采購具有批量大、品牌忠誠度高的特點,因此是民營企業最理想的潛在大客戶。再加之軍隊擁有稅收、技改政策、特殊市場保障等政策優惠,無疑對民營企業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況且從全球軍品市場來看,軍品的利潤率普遍高達50%左右,是個絕對高贏利產業。
浙江省經貿委下設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軍品生產向民營企業逐步放開后,該機構將會具體管理這個領域。該辦公室主任陳加福昨天告訴記者,浙江省將制訂出更具體的實施細則。實施細則出臺后,政府對從事軍品生產的民企將實施規范化管理,包括協調、保密等細節。
記者了解到,我市從國防戰略的高度,對民企進入軍工領域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去年的浙洽會期間,市科技局專門為民營企業進入軍工技術領域組織了相關培訓,借助專業力量來幫助更多的民企順利進入軍工領域。
“民技軍用”助推產業升級
近年來寧波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的密集帶,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領域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改革開放后的20多年產業集聚優勢也為寧波民企實現從軍夢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國防軍工領域,民企要介入有較高的門檻。除了技術、資金等保障外,從2000年起,國防科工委逐步對所有參與軍品生產的企業進行認證,即所謂三證:保密認證、質量認證和軍品科研生產許可證,其中軍品科研生產許可證最為關鍵。奇迪集團總裁周奇展認為,民營“從軍”將使制造業出現自覺的產業升級。大量新購進的先進設備將會取代原有老設備,研發力量的提升將會使制造業產生質的飛躍。市經委有關專家認為,目前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主要是在it通訊、交通運輸、電氣元件、軟件協議、高科技材料等領域,主要是做配套供應商。隨著國家對軍工領域的放寬,此類企業的“從軍”之路理論上會更加便捷。但趨勢是軍民更廣泛的合作,由原來邊邊角角的非主流產品,到生產骨干、核心軍品。記者薛智誼
來源: 東南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