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保障優質蛋白供給、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利用強度、促進漁業產業興旺和漁民生活富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養殖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養殖密度過高等問題。
為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近日,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漁發〔2019〕1號),對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
《意見》提出了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主要目標:到2022年,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進展,生產空間布局得到優化,轉型升級目標基本實現,人民群眾對優質水產品的需求基本滿足,優美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基本形成,水產養殖主產區實現尾水達標排放;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達到550個以上,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達到7000個以上,健康養殖示范縣達到50個以上,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65%以上,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35年,水產養殖布局更趨科學合理,養殖生產制度和監管體系健全,養殖尾水全面達標排放,產品優質、產地優美、裝備一流、技術先進的養殖生產現代化基本實現。
在拓展養殖空間方面,《意見》提出,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提高稻田綜合效益,實現穩糧促漁、提質增效;支持發展深遠海綠色養殖,鼓勵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加強鹽堿水域資源開發利用,積極發展鹽堿水養殖。
《意見》還指出,要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大力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完善循環水和進排水處理設施,支持生態溝渠、生態塘、潛流濕地等尾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探索建立養殖池塘維護和改造長效機制。鼓勵水處理裝備、深遠海大型養殖裝備、集裝箱養殖裝備、養殖產品收獲裝備等關鍵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生產深度融合,開展數字漁業示范。
在完善養殖生產經營體系方面,《意見》提出,培育和壯大養殖大戶、家庭漁場、專業合作社、水產養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優化水域灘涂資源配置,加強對水域灘涂經營權的保護,合理引導水域灘涂經營權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健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發展漁業產業化經營聯合體。建立健全水產養殖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養殖戶與現代水產養殖業發展有機銜接。
《意見》還提出,將加強政策支持,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導、生產主體自籌、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支持水產養殖綠色發展項目。將生態養殖有關模式納入綠色產業指導目錄。探索金融服務養殖業綠色發展的有效方式,創新綠色生態金融產品。鼓勵各類保險機構開展水產養殖保險,有條件的地方將水產養殖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水產養殖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來源:大田傳媒|農機360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