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品牌空調策劃了以“永結銅芯”為主題的推廣活動,稱自家空調連接管100%使用純銅管。該企業特別指出,空調室內機和室外機之間的連接管原本都是采用銅管,現在很多同行為了降低成本,紛紛使用兩端是銅管、中間部分是鋁管的銅鋁管替代,并直指這類連接管存在種種缺陷。
而這種“惟銅論”的宣傳,很快引來了多方駁斥之聲。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專家表示,應該正確客觀地看待兩種連接管的優勢,連接管的質量好壞僅取決于焊接機及制造工藝,而不取決于焊接材料本身。
北京工業大學焊接設備研究所所長殷樹言教授認為,目前國內不同焊接材料的連接技術已日漸成熟,焊接機的質量也今非昔比。
“鋁代銅”技術日漸普及
8月1日,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質量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一致表示:空調連接管鋁代銅技術是在銅資源緊張的大環境下,在保證連接管功能效果基礎上所研發的一種材料替代技術。
專家表示,銅鋁連接管已經使用了很多年,還被中國發明協會推薦為2007年節能減排優秀項目。據中國海洋大學高級工程師趙越介紹,銅鋁連接管的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今年1~6月全國各廠家產銷的銅鋁管總量已達700萬~800萬套,預計年內有望突破1000萬套,部分用于內銷,部分用于出口到北美、歐洲市場。
高效化焊接成趨勢
北工大焊接設備研究所所長殷樹言教授認為,高速和高熔敷率焊接是現代焊接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現代化焊接的必由之路。
殷樹言介紹,高效化我們研究了快十年了,目前高效化焊接還在進一步研究。
過去接觸到的焊接大都已經有些過時,老的焊接工藝方法容易出現很多毛病。現在不僅僅是焊接技術發展了,焊接材料的可焊性也比較好了,很多原來不可以焊接在一起的材料,現在都可以焊接在一起了。比如碳鋼和鋁合金材料、鋼和銅材料等,根據不同的強度要求,要用到不同的材料,那么我們的焊接方法就要跟上去,有些不同的材料被連接在一起,已經不能簡單的叫焊接了,而是叫材料連接。
新工藝期待轉化成產品
一位多年搞焊接的技術人員說:“在國外的焊接行業中并沒有“惟銅論”的觀點。現在國內的焊接,從生產的質量來看存在很大差距,與美國電焊機水平相比相差起碼有十年差距。我們研究者更需要有創新,有超前意識,我們的制造廠家需要有勇氣將技術轉化為產品。”
比如,現代制造業開始向數字化制造發展,數字化焊機在焊接行業里也比較熱門,北工大焊接技術研究所牽頭研究數字化焊機,在北京高校只此一家。
殷樹言說:“我們學校現在已經研發出來六七種新焊接工藝,但是我們現在想做鑒定、想報獎都不行,因為它沒轉化成產品,現在還處在實驗室開發狀態。研發出來的焊接方法報了國家專利,但是這么先進的東西還不能在生產中立刻體現出來效益。又如集裝箱的焊接,一般用co2焊或者富氬氣體保護焊的手工焊,一分鐘能焊0.3~0.5米,用該技術一分鐘能焊1.2~1.5米,速度快,質量也提高了,能使效率翻番。”
殷樹言還介紹,現在有好幾個項目都已經開始進行研究,包括雙絲焊,它先前是從國外進口的,目前已經把它國產化了。雙絲焊一分鐘能焊3米多,速度快了質量也更好了,一些工廠開始愿意接受這種新技術。
事實上,很多焊接機的技術我國研究部門已經完全掌握,并且具備成熟的研究人員。而這些技術都需要生產企業實現到生產中。
殷樹言分析,我國2004年鋼產量是2.6億噸,按照1萬噸需要25臺設備的話,共需要65萬臺電焊機。2005年我國鋼產量增加到了3.5億噸,這對焊接設備的需求量特別大,特別是創新的新型焊接機與焊接技術的市場潛力則更大。
一位多年從事焊接行業的人士說,市場就擺在我們面前等待開發,誰敢為人先,誰敢于創新,誰就有機會成為未來市場的領軍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