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傳出的上汽將控股上柴股份的猜測終于被這兩位主角證實。昨日,上海汽車和上柴股份分別發表公告,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簽訂了《股份轉讓意向書》(以下稱《意向書》),上海電氣擬向上汽集團或其指定的經上海電氣同意的下屬公司轉讓其持有的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50.32%的股權。上汽集團或其指定的經上海電氣同意的下屬公司擬受讓上述上柴股份的股權。
上汽上柴互補短板
上汽和上柴聯姻或為“天作之合。”上柴股份是中國內燃機行業技術領先者,但一直希望能與整車廠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因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單一的發動機企業已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一位在柴油機行業工作多年的人士認為,雖然上柴股份在發動機整體研發能力上較強,但在產業鏈上太孤獨,無法與下游產業達成聯動,導致市場越做越小。公司2006年年報顯示,全年柴油機銷量達62614臺,同比下降6.3%;實現銷售收入29.88億元,同比下降3.9%;實現凈利潤1285萬元,同比上升118.5%。
“上汽缺少商用車板塊,現在想把這一塊補上,但是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發動機。”上汽內部人士表示。而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也曾表示,上汽將來要發展自主品牌商用車,而上柴的部分產品恰好是為商用車服務。據悉,上汽集團商用車領域還很薄弱,除了申沃生產一定量的大客車之外,在重卡、輕卡、輕客等市場毫無建樹。相比之下,一汽、東風等公司,都是乘用車、商用車并進。
因此上汽集團的“十一五”規劃中,表示將通過兼并重組與自我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乘用車、商用車兩條腿走路,可以說,此次上汽集團入主上柴股份就是在通過兼并重組,整合商務車體系。
股價不會大幅波動
國信證券汽車與汽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雪桂指出,上柴的資產由上汽集團還是上海汽車吸收仍未確定。如果最終由上汽集團收購,那么將來有可能上汽集團會把上柴股份的相關汽車零部件資產注入上海汽車。
如果由上海汽車吸收上柴股份,對上汽的正面意義在于其完善商用車產業鏈,而對股票的影響甚微。上柴股份的凈資產18億,僅相當于上海汽車凈資產的5.2%。如果上海汽車以現金收購上柴股份50.32%的股權,“則預計2007年新增eps僅為0.0005元”。
趙雪桂認為,對上汽而言,對上柴股份最感興趣的是其“資產”,而不是“殼資源”。因此她認為,目前上柴股份的股價已經反映相關整合預期,“不予以推薦”。
本報記者周筱荃
相關鏈接
上汽和上柴的歷史淵源
上柴股份約2002年就曾與上汽集團接洽,希望通過引進上汽集團的資本并參與上汽集團的商用車項目,以此與整車廠建立戰略合作關系。2006年初,上柴又一度尋求與全球最大的機械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合作。但在一系列談判后不了了之。今年8月,市場紛傳上汽將入股上柴,上柴股份8月10日公告稱“為了抑制惡意炒作”而停牌;上汽董事長胡茂元稱所有事宜均在探討中,目前沒有形成任何協議。
南方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