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面對外貿出口壁壘,幫助企業苦練內功,提升品質,鍛造突破壁壘的“殺手锏”。
借梯上樓強化自身品質
寧波市外貿局副局長丁海濱說,這些年來,我們一些企業無序競爭互相打壓,價格戰從國內打到國外,以至中國產品成了劣質品的代名詞,頻頻遭遇技術壁壘,因此需要我們中國企業反思,以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和檔次。丁海濱說,此外,生態環保人性化是熱門話題,中國參與全球市場分工與競爭,也要順應和融入這個潮流。
“為突破壁壘,我們必須盡快淘汰落后工藝,加快技術的更新換代”,寧波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副主任陳先鋒說,一次我們接到一家電器企業的求助,說出口產品多次發現鉛含量超標,卻找不到原因。我們就對產品進行解剖分析,發現主要是技術工藝上有缺陷,零部件焊接鉛條含鉛量超標,我們就對原來的工藝流程進行重新設計改造,引入數控生產線,把原來的焊接工藝改造為科技含量較高的一次成型壓注法,較圓滿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專業生產各類民用電器插座的宏一電器公司,年出口約1500萬美元,其中95%以上的產品輸往美國和歐洲地區。董事長沈國強說,一次,我們獲悉,法國對某一電源連接器的測試標準有新變化,插拔強度提高了一倍,在外貿部門的幫助下,我們立即與歐盟駐上海辦事處聯系,他們說不了解此事,估計新標準實施還有幾個月時間。“利用這個時間差,我們把出口法國產品的模具全部進行重新設計”,沈國強說,法國是公司出口大戶,這次模具改造我們花了20萬元人民幣,但保住的卻是200萬美元的大市場。
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寧波雅戈爾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高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歐美發達國家雖然取消了紡織品外貿配額,但提高了紡織品的環保標準,新標準嚴格控制服裝生產加工的有害物質,數量多達100多種,一旦發現超標立即就地銷毀。
寧波是著名的服裝之鄉,現有服裝企業2000多家,年產服裝13億件,年產值250億元,其中25%以上出口歐美、日本等國。針對綠色壁壘,寧波市幫助服裝出口企業組織實施iso14000環保認證,對紡織服裝生產加工中容易產生污染的環節,采取全過程質量控制,并且全部采購使用環保型原料,有的標準比國際標準更為嚴格。包括鍍鎳的紐扣、拉鏈等物件都不能與人體直接接觸,使新一代環保型服裝更人性化。據了解,以前,雅戈爾公司出口歐盟的服裝占出口額的10%,通過生態環保的技術提升,出口的比例增加了20%以上。寧波老k服裝公司請來意大利的專家,不僅參與服裝的款式的設計,還共同組建設計研發中心,重點主打綠色品牌,其出口的羊絨純天然服裝在國際市場上名聲鵲起。
寧波服裝突破生態壁壘,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也提高了服裝的檔次品質。2006年以來,寧波共出口120.5萬套西服,總價6503.5萬美元,與同期相比,每套出口的服裝單價上漲了14.5美元。
技術升級奪回主動權
“在國際貿易壁壘交鋒中,歐美列強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手法”,寧波市外貿局局長俞丹樺說,如某項產品的新標準推出前,他們事先進行精心設計籌劃,把相關的技術都申請了專利,留給我方的技術空間非常狹窄。中國企業的思路稍有“類同”,即以侵權而遭到封殺。俞丹樺說,因此,對于歐美技術壁壘,我們不能用傳統思路硬碰硬打,而是要積極發展自己強項,重新奪回主動權。
中國溫州、寧波素有“世界打火機王國”之稱,其中溫州以生產金屬打火機為主,寧波生產塑料打火機為主。這些年來,寧波塑料打火機以價廉物美的優勢,大規模進入歐美、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年出口達20億只,占全球同類產品的60%,給國外一些老牌打火機制造商造成較嚴重的沖擊。在這種態勢下,美國、歐盟等先后推出了cr法案,不但提高了產品安全系數,也對產品材料提出了新要求。國內最大的打火機生產出口商之一新海電器集團公司副總裁孫寧微說,為應對歐盟的cr法案,經外貿部門幫助牽頭,我們與浙江大學合作,決定瞄準當前國際打火機行業的技術前沿,實施技術升級計劃。
孫寧薇說,我們首期投入1000余萬元人民幣,從瑞士引進了米克朗加工中心、夏米爾線切割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成套模具加工設備,并且重新設計了新的工藝流程和企業標準。如氣箱高溫測試溫度,歐盟新規則為65度,新海公司自我加壓提高到70度以上,持續燃燒也從2分鐘延長到3分鐘,大大突破了新標準的技術要求。俞丹樺說,在新海公司的帶動下,現寧波已有眾多打火機生產出口企業成功開發出一系列能夠超越cr法案標準的新產品,在歐美等傳統國際市場的出口額也有了進一步的擴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