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回家,大家一定都發現你路過的高鐵站、機場、高速公路的高炮都會見到幾乎所有的廣告位都被家居建材企業“承包”了,有時候不得不感慨一下家居建材企業的“土豪”,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于這個產業的思考,通過高密度的簡單粗暴式的廣告模式究竟會助力品牌到達什么樣的高度?魚龍混雜的市場與品牌將會被怎樣梳理?再或者,這是用金錢的安全感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還是“對手在做,我不能不做”的競爭心態在作祟?
其實,對市場稍有關注的人都能明白,每個光鮮亮麗的廣告背后都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品牌焦慮。前段時間,億歐家居的作者周慧婷發布一篇文章《32家家居上市公司市值蒸發1700億》,在行業內引起廣泛熱議,多家上市公司相比較2018年初的市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行業遭遇急劇震蕩和營收放緩,整個2018年,大家對大勢的判斷很不樂觀,市場散發出的更多是焦慮的情緒。相比較2017年家居行業上市大年來講,確實有極大的不同。
原本以為2017年上市大年,大家都會安逸幾年,至少股價層面給了投資者不小的信心,企業不會太難看,結果好景不長,大家的股價和市值紛紛又被打回到最初的起點,甚至更低。除此之外,還會面臨經營管理等多層面的巨大壓力。
億歐家居認為,對于很多公司而言,這種“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2019年同樣會面臨比較大的業績增長壓力,某種程度上,這不是單純受大環境的影響,更多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原有模式處于平飛甚至往下走的態勢,可以吃的紅利越來越少了,大家又長期固守原有發展模式,沒有真正想清楚未來的增長路徑該怎么走,誰來為增長真正負責,是壓在企業經營管理者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億歐前幾天剛剛發布的文章,其中有一個核心觀點在行業引起了極大共鳴,過去很多年,家居家裝產業運營方式一直都是粗放式的,大多數企業都在服務b端來謀取利益,極少看到企業在努力解決滿足c端的需求,大家天天喊以客戶為中心,實際上并未認認真真經營用戶,真正創造出顧客價值。過去大家的日子太好過了,現在和接下來一段時間,要求企業的經營邏輯會不一樣,自然對企業的能力要求更高,這也是真正考驗硬實力的時候,優質的新品牌企業將有彎道超車的機會,老一代的傳統企業也有可能在拐點被甩的風險,可能會有一批劣幣企業被篩選出局。
基于此,億歐家居簡單談談對于2019年的市場變化與理解:
其一,2019年將會是家居建材類上市公司摸索新模式的階段。對于不少上市公司而言,保增長,首先要做經營模式的轉變、突破與升級,新模式的構建與嘗試會是2019年值得關注的一個點。新模式一旦摸索成功,可能會助推公司業績到達一個新高度。大家居企業對整裝的興趣可能會保持探索和試錯。
其二,2019年,有能力擺脫純營銷模式競爭的企業將有機會沖出來。行業長期沒有真正的消費者品牌,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過去大家都在不斷跟熱點,炒概念,實際上競爭維度并不高,基本都處在50-80分的低維度低效率的競爭狀態或者模式,沒有公司能夠到達120分的競爭狀態,要想真正擺脫純營銷模式的競爭,有時候真的需要大家跨界學習,比如零售行業的costco,這也是很多中國公司想學習的地方,但是感覺短期內可能學不會,因為大家的出發點不一樣。家居行業同樣如此,有機會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公司,但是難度也很大,一個非常小的前提是需要擺脫傳統純營銷模式的競爭,才有機會再上一個臺階。
其三,2019年是家居品牌需要回歸根本經營用戶的關鍵年。對于不少家居建材類企業而言,時刻保證現金流和利潤是重要的兩個因素,別總想玩一下花里胡哨的東西,長遠來看,時代不會忽視老老實實做事的人或公司,會淘汰掉“聰明的投機者”,老老實實去經營自己的品牌和研究用戶,這樣的公司會很“可怕”。這中間有一個比較尷尬的點在于,家居建材行業尋找真正研究用戶的企業微乎其微,甚至連一個好的標的都沒有,所以說,建議大家有時候也要換一種思維方式跨界去研究嘗試更加成熟的品牌。
綜合來看,如果從市場環境來看,2019年還會有一些新變量和不確定性影響行業走向,尤其是家居建材產業相對落后一些,過度依賴人,經營壓力肯定會長期存在,日子的安逸程度不比以前,國內市場甚至會受到國際品牌的擠壓,也許這就是產業變革的陣痛,但是確定的是,家居新品牌、新模式的試錯、真心經營用戶、創造顧客價值這些都是產業的新機會和新機遇,這代表著一個產業值得關注的新生力量。億歐家居也將在2019年加大對于家居新品牌和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研究,也將加大與行業的深入交流,后續將有系列專題發布出來,期待與各位的探討。
來源:億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