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臺州市汽車及零部件工業總產值達到600億元;摩托車及零部件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汽車配件與本地整車生產企業配套率達到70%以上;摩托車配件配套率達到90%以上;臺州汽車、摩托車及配件行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臺州市汽車摩托車行業發展規劃》作為浙江省首個汽車產業發展藍圖,幾年前發布實施以來,在某種程度上支撐了臺州汽車人造車的信心。然而如何升級現有的產業鏈,提高臺州汽車工業水平,成了臺州汽車人以及諸多學者潛心研究的課題。
汽車工業成“臺州制造”形象品牌
“要像賣西瓜一樣賣車。”5年前汽車狂人李書福就拋出這句鏗鏘有力的豪言壯語。5年之后的今天,臺州汽車工業的發展表現,更讓臺州的汽車人堅定了信心。
今年以來,我市汽車摩托車及配件行業總體情況良好,繼續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勢態。據相關部門最新數據統計,我市從事整車生產的企業已經增加到了5家,保持著以經濟型轎車為主,皮卡、suv和載貨汽車為輔的產品格局。1-8月,全市共生產各類整車90971輛,產值38.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1%和14.2%。20家摩托車整車生產企業,也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9%。全市納入統計口徑的512家規模上汽摩配生產企業共完成產值137.53億元,同比增長23%。在全行業面臨原材料上漲、車價下跌以及生產結構調整的多重壓力下,這些似乎都不能阻擋臺州人打造“中國經濟型汽車之都”的雄心,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率。
吉利7年造出40萬輛車的“神話”;2006年全市10萬多輛汽車的產量;玉環縣汽車摩托車零部件超百億元的年產值;全國首批8大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榮譽稱號……隨著臺州吉利、吉奧、彪馬、中能、永源等整車企業的不斷崛起和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汽車工業已經成為“臺州制造”中最形象的品牌代表。
臺州發展汽車產業,走得是一條從零部件帶動整車的路子。一股民營造車熱,不得不讓某些專家也感嘆,臺州這樣的發展模式在全國及至世界的汽車產業發展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裂變:一段艱難復雜的產業創新升級
有媒體報道,臺州汽摩配需要以“蛙跳”模式升級產業,企業根據自身條件,有差異地選擇升級模式,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的不同位置之間進行“蛙跳”,其核心是要求企業在某種配件產品的生產中掌握該產品所有的關鍵生產工藝和技術。
相對于這種較形象的說法,臺州市經濟委員會機械冶金處處長黃林育更傾向于企業“裂變”直接作用于產業鏈的觀點。物理學上將中子撞擊重原子核使其分成兩個或多個較輕原子核的過程,稱為裂變。裂變是一種能量的釋放,新事物的產生過程。
汽摩配件產業已經成為臺州的第一大主導產業。然而要做到可持續發展,產業就要升級,但這種升級必須要符合臺州汽摩配件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臺州的民營企業地方色彩濃厚,許多人一開始合伙辦工廠,等市場成熟后,將企業一分為二,各自當老板;也有人幫老板打工,在學到技術后就自立門戶,從原來企業脫離出來。這樣一來,同類企業從一個分為兩個,兩個變為四個……以此類推,形成一個細分行業。
企業的成長同理可鑒,“裂變”意味著一種生產創新、一個新的商業機遇的出現。把握住“裂變”,就能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正裕公司是玉環一家專門生產減震器的企業,老板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接到一筆生產減震器的單子,但當時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減震器,就去市場上買了一個照做。經過不斷研究、試驗,現在的正裕已經是減震器生產專家,車間電腦控制,年產量在500萬只,已經與世界水平同步。在正裕的帶動下,許多企業學著走路,臺州現在做減震器的企業不下于30家。因為他們“裂變”成功,率先進化,也因此能成為行業中的領袖。
與此同時,一批擁有核心技術、領先國內甚至國際先進的產品開始研發生產。例如雙菱集團研發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雙輝劍機械有限公司研發的第四代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和日本最新產品保持同步,寶捷機械有限公司、賽豪模具的精加工能力也和世界先進水平保持同步。此外,汽車零部件檢測中心、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玉環汽摩配研究所、浙江省汽摩配區域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等技術機構相繼在臺州成立,為本地汽摩配行業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企業不斷地“裂變”與技術創新,是一段艱難而復雜的升級過程,形成了臺州獨特的整車與零部件生產相結合的產業模式。目前在臺州,雖然整車生產企業只有5家,但可以為汽車整車提供配套零部件的生產企業就達3000多家。臺州民營汽車制造企業的崛起,背后是發達的整車零部件配套產業鏈。
零部件本地配套 顯成本優勢
“臺州汽摩配已經是一條完善的產業鏈。”黃林育對臺州的汽摩配產業已相當熟悉。從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分布來看,區域特色較為明顯。臺州市區及臨海,通過整車廠的帶動,以生產發動機、變速器等關鍵零部件及配套產品為主。黃巖區依托塑料模具的優勢,重點發展汽車用塑料件。溫嶺、玉環以機械類零部件為主,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天臺、仙居則以汽車用品為主。在整個臺州市范圍內,汽車零部件產品分布廣泛,特色明顯。臺州南邊縣市以技術密集型為主,而臺州北邊縣市更多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集中解決了大量農村勞動力。
正是依托強大的零部件產業鏈優勢,臺州的眾多民營造車企業在國內外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始終保持著價格競爭的優勢。吉奧汽車董事長繆雪中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我們在臺州直接享有了別人沒有的優勢,使我們獲得了比外面便宜10%-30%的零部件價格,為本地整車制造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臺州的汽車零部件業非常發達,全國很多的整車制造廠家像一汽、二汽、三汽都在臺州采購零部件。
從臺州現有資源分析,黃林育也表示,臺州汽配行業起步于售后市場,到目前為止,同整車廠的配套能力薄弱,難以進入國際零部件采購鏈條。我市5家汽車整車的本地化配套率不到40%,整車企業的大部分零部件還是來自外地或進口。因此有關專家提出,臺州要進一步加大臺州汽車產業的合作力度,特別是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的合作力度。臺州市也有了明確的規劃,計劃到2010年,臺州本地汽車零部件自制率將提升到70%以上,到2020年,將提高到90%以上。
臺州將成中國汽車產業集群地
臺州有包括吉利、吉奧在內的5家整車生產企業,年產量從1998年開始,幾乎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發展之快是業內罕見的。目前,全市3000多家的汽摩及配件廠家,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品格局。生產的汽車冷卻器、剎車管、齒輪、軸承、減震器、方向盤、汽車電器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均有較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隨著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的逐步發展,發動機、變速箱、制動器等汽車關鍵部件也已形成一定規模,高精尖產品或者被國外汽車生產廠家長期壟斷的自動變速器、eps等產品也已研發成功。
與此同時,臺州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內甚至國外的汽車配件維修市場已經占有一席之地,一些企業與一汽、東風、上汽、金杯、長城、吉利等汽車廠家建立了配套關系,少量企業還已進入了世界汽車的配套市場,而更多的國內外汽車集團公司對臺州的汽車零部件業也顯示出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臺州獨特的整車與零部件生產相結合的產業模式,突顯了其產業集群優勢。難怪有業內人士認為,臺州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集群地。
來源: 臺州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