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慈溪市民營企業協會對當地汽車零部件產業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慈溪市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產值在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年減少,不少企業因為技術創新、科技投入不夠,開始轉產、轉行。當年支撐當地經濟的汽配產業綜合實力和整體效應已逐漸消退。
據了解,慈溪市汽車零部件產業起步較早,但近年來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不僅被上海、江蘇、重慶、湖北等汽車零部件產業發達地區遠遠甩在后面,與省內臺州、溫州等地相比也有了差距。
從嫁接外資中尋求發展
近年來,隨著慈溪市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特別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為全市民營企業嫁接外資,做強做大汽車零部件產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慈溪市也舉辦了汽車零部件企業對口洽談會,增加本土企業與國外世界著名汽車企業的合作交流,使“慈溪制造”更多、更快地進入國際采購體系。
“國外汽車零部件企業搶灘中國,一方面是競爭,另一方面是合作。”慈溪市民營企業協會秘書長姚杏煥說,慈溪市汽車零部件產業雖然總量不大,但是產品品種卻比較多,有汽車燈具、輪胎、座椅、電器、減震器等注塑件與沖壓件共近百個品種。而且全市制造業發達,產業鏈長,具有承接國外汽車零部件產業轉移的基礎。
據了解,慈溪市民營企業近年來紛紛開始從嫁接外資中尋求發展。寧波四維爾汽車裝飾件有限公司與日本丸井株式會社合作,引進環保型、全自動3米電鍍生產流水線,實現了年生產汽車散熱器格柵140多萬套、汽車標牌3000余萬件的能力,市場占有率高達80%,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塑料部件電鍍基地。浙江長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與日本布施螺子株式會社總投資876萬美元,合資成立了寧波長華布施螺子有限公司。在與國外先進企業合作的同時,慈溪市汽車零部件企業積極增加技術改造投入,不僅提高了技術、管理模式,還拿到了日系汽車企業的銷售份額。
業內人士認為,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帶來技術與資本的同時,也為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導入了全球化、同步化、模塊化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慈溪市汽車零部件企業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做好外資嫁接這篇大文章,以便快速提高汽車零部件制造技術,迅速提升我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整體水平,急起直追,去謀求未來更大的發展。
“零部件”行業缺乏龍頭
調研中也發現,慈溪市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橫河、匡堰、逍林、勝山、新浦、觀海衛等鎮,多數企業生產規模較小,技術含量偏低,高附加值產品很少。據統計,2006年,慈溪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只有29家,產值共為7.6億元,僅占全市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總產值的1.7%;有產值上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有60家,去年產值總共才8.9億元。
據了解,慈溪市汽車零部件產業曾與家電產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憑借“塑料模具之鄉”的產業優勢,慈溪市塑料制品業快速發展,并由此衍生出兩類企業,一類塑料生產企業為上海、廣東等地的家電企業生產配件,另一類則為長春、湖北等汽車制造企業生產零部件。1999年是慈溪市汽車零部件產業與家電產業差距拉大的一個分水嶺,隨著慈溪小家電業的崛起和冰箱、空調、廚具等家電整機產品的開發生產, “方太”、 “先鋒”、 “奇迪”、 “凱波”等一大批家電整機生產企業迅速崛起,帶動了數以千計的家電零部件企業。截至2007年9月,慈溪市已有家電產業相關企業7000余家,2006年年產值達300億多元。
“慈溪市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該行業缺乏較大規模企業的帶動。”慈溪市鳴石汽車配件廠廠長包立波說。據了解,由于沒有大型企業的帶動,除了四維爾、華德、福爾達、長華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年來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外,整個行業發展相對較慢,有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甚至開始轉產生產家電產品。
強強聯合走向“專、精、尖”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預測,我國汽車保有量將在今年達到3563萬輛,2010年將達到5669萬輛,2020年更將高達13103萬輛。這組數據說明國內汽車市場將被長期看好,相應地也將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迅猛發展。
當前,慈溪市正在加大與外商進一步合作的力度,積極引進汽車發動機、汽車輪胎、汽車模具等一批汽車零部件大項目,重點發展汽車底盤、汽車車身、汽車電器件三大汽車總成。同時,慈溪市民營企業協會也正積極引導全市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強強合作,走“專、精、尖”之路,推進全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高速發展,盡快使全市汽車零部件重點企業升級為二級甚至于一級供應商,形成門類齊全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與產業鏈,并以此帶動全市眾多各具特色的中小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
東南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