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美的電器(000527)發布了收購華凌集團電器業務的相關公告。
同日,華凌集團也發布公告,擬收購美的集團控股的威靈控股(bvi)有限公司與其附屬公司所經營的家電電機(包括空調電機、洗衣機電機)和變壓器、電阻器制造、銷售業務。同時,華凌集團將原附屬的9家公司及其經營的空調、冰箱業務出售給美的集團。
這表明,華凌的白色家電業務將全部退出市場,專注發展電機業務。
這場年末的“收購”事件,大部分人將目光匯集到美的電器正在逐漸擴大的戰果上。而同時,對品牌沒有美的響亮的華凌來說隱含著更大的機會與潛力。
人事隨之快速整合
華凌集團(0382.hk)總裁已于上周易人。一向負責美的空調出口業務的王偉,接替劉亮出任華凌集團總裁,而原華凌總裁劉亮則調任美的制冷家電集團營運副總裁。
業內認為,通過此次人事調動,美的希望加強旗下美的、華凌、榮事達三個品牌后臺資源整合的力度,劉亮回到集團層面就是為了擔此重任。
據悉,劉亮曾任美的空調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他做了近一年華凌總裁,對華凌也很熟悉;而榮事達目前由原來打理美的冰箱業務的李東來操盤,劉亮對他也不陌生,所以,由劉亮來充當這一整合的角色。
據了解,華凌集團新任總裁王偉,目前正在進行工作交接、熟悉華凌的情況。他是美的制冷家電集團的副總裁、美的東芝開利合資公司的副總裁以及該合資公司下面海外事業部的總經理。王偉接任華凌總裁后,其海外事業部總經理一職,可能將讓位給原來的副手岑江。
電機迎來擴張良機
在被美的集團收購了的大半年時間內,華凌集團一直保持著沉默,今年上半年度財報顯示,到今年6月底,華凌仍虧損有2.49億港元。
據華凌2007年上半年企業報表總結,家電行業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因素的影響,制造成本進一步加大,“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漸失去。加上家電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加快整合,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更加突出。
事實也表明,華凌電機在國內被視為二線品牌,難與主流品牌競爭,此次收購資產對未來市場而言,增長潛力較大,可改善其財務狀癋。交易完成后,華凌將改名為威靈控股有限公司。
資產置換這一戰略的實施,不但解決了一直以來美的內部競爭的矛盾,還將華凌推到了電機行業龍頭的隊伍中。
國信證券的分析師認為,威靈電機作為國內空調和洗衣機用電機龍頭企業,其盈利狀況較華凌原有經營資產高出許多。更為重要的是威靈電機在行業中處于優勢競爭地位,2007年威靈盈利預期同比增長接近100%,達到約3.2億元。未來下游消費升級帶動也引發更為廣闊的應用和改善空間,盈利前景必然比華凌原來處于較為弱勢品牌的空調和冰箱資產更好。對華凌來說也是很好的一次資產優化,將獲得投資者和股東的支持。
而剛上任兩個月的新帥華凌集團總裁王偉前不久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華凌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美的不會放棄華凌。”
相關鏈接:
華凌集團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以生產和銷售電冰箱、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小家電為主的中國著名家電企業集團,也是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公司。
2004年10月,美的成為華凌第一控股股東,給華凌的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后臺資源支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