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記者從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2007年,公司本部在制造工作量僅比2006年增長13.16%的情況下,銷售收入卻同比增長49.82%。
人力、成本投入不增或少增,而收入和利潤卻大幅度增加,寶石機械公司是如何實現這一轉變的?
公司總經理張永澤一語中的:“我們靠的是技術,做的是高附加值產品,而不片面追求規模的擴張。”
眾所周知,機械加工業一直是國內的薄利行業,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者擁有最大的利潤,已是不爭的事實。
寶石機械公司決策層認為,必須把技術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手段,以自主創新為戰略支點,撬動公司主業做強做大。
寶石機械公司組建擁有158人的技術中心,其中擁有高、中級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占65%以上。為激發技術人員自主創新的主動性,公司建立動態管理的專家評聘、《科技成果獎勵辦法》制度,技術和技能專家享受專家津貼。2007年,這個公司科技獎勵金額達到130萬元。近幾年,這個公司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2006年、2007年超過億元。
電動鉆機、超深井鉆機……這些鉆井裝備市場的高端產品,一直被國外大石油公司牢牢控制。寶石機械公司以“技術上永遠比別人領先一步”為始終不渝的目標,立足自主創新,致力于破解高端鉆機研制的瓶頸技術難題。5000米、7000米、9000米、12000米各型電驅動鉆機、復合驅動鉆機如雨后春筍,紛紛在寶石機械公司實現國產化。
與普通鉆機相比,這些高科技鉆機在加工制造工作量、成本投入上相差并不太大,可經濟效益卻遠遠好于前者。按已成交的合同金額,9000米鉆機的價格是7000米鉆機的1.8倍,12000米鉆機是7000米鉆機的2.5至3倍。這就是科技創新的價值所在。
寶石機械公司并不滿足于此,在做強鉆機主體技術的基礎上,又向石油鉆機的技術集成業務發力,激發出單項技術優勢之間的聚變放大效應。寶石機械公司的業務重點開始由鉆機主機制造商向鉆機技術集成、成套供應服務商轉變。過去,電控系統、柴油機組等鉆機主要配套設備,多由用戶指定。隨著戰略定位的轉變,2007年電驅動鉆機的電控系統、卡特機組及頂驅的配套率大幅度提高。
為避免規模的過度膨脹,在做精做強核心部件及技術的同時,寶石機械公司對于非核心零部件,則采取社會化生產戰略,培育周邊廠家定點加工,形成牢固的社會化生產供應鏈條,解決了中小件毛坯生產和機加工能力不足的問題。全年社會化生產貢獻率達到28.1%。
科技施肥,效益開花。依靠自主創新,寶石機械公司高附加值產品頻頻亮相,銷售收入連續10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長,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此形成。寶石機械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產值、利潤迅速攀升。2007年,在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石油裝備市場,寶石機械的鉆機和泥漿泵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58%和66%以上。同時,這個公司在國際市場的鉆機主流供應商地位也得到確立,成套鉆井裝備在北美高端市場和中東、南美等世界主產油區已形成批量銷售,鉆機首次進入非洲和南亞地區。如今,寶石機械公司的鉆機、泥漿泵兩項主導產品產量,連續4年位居全球之首。
來源: 中國石油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