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益加劇,世界發達國家的汽車產業發生了新的變化,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呈現出組織集團化、技術高新化、供貨系統化和經營全球化等新特點。
企業重組:近年來,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紛紛改革供應體制,實行全球生產、全球采購,即由向多個汽車零部件廠商采購轉變為向少數系統供應商采購;由單個汽車零部件采購轉變為模塊采購;由實行國內采購轉變為全球采購。整車廠商采購體制的變革,要求汽車零部件廠商不斷地與之相適應,不但要求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擴大自己實力、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做到系統開發、系統供應,同時還要求其縮短開發周期,提供優質廉價產品。這一變革,推進了全世界汽車零部件行業并購、重組的進程。
供應商的演變:整車廠日漸趨于模塊化和系統化采購,供應商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從而使得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系統逐漸向寶塔型結構演變,由一級廠商對整條供應鏈負責管理,使得供應鏈之間的合作更加規范。
技術進步:各大汽車零部件廠商紛紛把航天、航空和電子等技術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和集成上,安全技術、電子技術、節能技術和環保技術已在汽車上得以廣泛應用。尤其是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不僅在汽車產品上得以廣泛應用,而且還延伸到開發設計、試制、生產以及管理等各個方面;不僅僅應用于單個汽車零部件,而且已應用于系統集成。
經營全球化:為了降低成本,占領市場,許多汽車零部件跨國公司紛紛向國際化發展。歐洲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紛紛向海外投資,進行國際化生產;北美汽車零部件廠家則紛紛投資歐洲,意欲占領迅速擴展的東歐市場;日本汽車企業也不斷地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自己的分支生產機構。
新興的亞洲市場是各大汽車零部件跨國公司競爭的焦點,中國更是其必爭之地。世界排位前20名的著名汽車零部件公司幾乎都已在北京或上海設立辦事處或投資控股機構,例如德爾福、天合、博世公司等。日前,德爾福公司已在中國建立了15家合資企業,生產制造100多種汽車零部件和系統,成為目前中國市場實力最強的汽車零部件集團。
國內外零部件行業的橫向比較
數量上的差距:按1998年的統計數據,全球最大的100家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中,第1位為德爾福公司,其汽車配套零部件全球銷售額為264億美元。第100位為卓越工業國際公司,該公司的汽車配套零部件全球銷售額為50.6億美元。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1998年銷售收入(包括配套和售后市場)在2億元人民幣以上的54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其銷售總收入僅為34億美元,與世界排名第100位的卓越公司的配套銷售收入相比也相差甚遠。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與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存在著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差距。
產品技術水平上的差距:如果以高科技含量電子控制產品的銷售額進行比較,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與世界汽車零部件行業間存在的差距更為觸目驚心。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居銷售額前5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其產品列于第1類的為轎車前懸架和后橋產品;其次為汽車萬向節、傳動軸和軸承;第3為轎車手動變速器;第4為微型汽車發動機;第5為轎車儀表板和轉向盤。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均為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且根本不含電子控制技術。
當時,全球百家最大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都已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新產品。其中包括發動機管理系統、熱系統、安全系統、電控懸架、電子線束、電子元件(如傳感器、ecu)、電控制動系統(abs、tcs等)。這些公司生產的大量常規產品,例如內飾、座椅、輪胎以及燈具等,其技術含量也代表了20世紀末的水平。
研制開發能力上的差距:從現有的研發能力及發展趨勢看,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與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的差距巨大,同時距離還在進一步拉大。以美國為例,目前,美國已經步歐、日之后將百公里油耗3l汽車研制成功,并在乘坐空間和安全性等方面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燃料電池的研制上也取得了巨大成果,目前已處于使用臨界狀態。
相比之下,國內最新一輪引進的轎車,其裝備不僅僅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產品,且絕大部分關鍵零部件并未完成國產化。目前,發動機部分國產化率僅為25%-60%;自動變速器部分則為零;前后橋部分為20%-60%;空調部分也只為40%。在汽車電子化、數字化和汽車設計微機化將要為傳統汽車工業技術的概念圈上句號的時候,我國對傳統汽車工業的全部技術都尚未全部掌握,這種反差不能不說是巨大的。
生產供應方式方面的差距:世界上汽車零部件產品的生產供應方式已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前不久,德爾福、博世、維斯頓向生產和供應的傳統模式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挑戰,這也是汽車裝配行業的一場革命。組建模塊化及“即裝即到”裝配概念的推廣,對提高汽車工業的運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這種生產方式在一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和汽車制造商之間得以運用。例如,1998年美國阿拉巴馬州生產的“奔馳”m級suv車駕駛艙就是以模塊化的方式供應的。由德爾福公司將來自6個國家、35家供應商的140種零部件組成不同需求的各型駕駛艙供應制造商,從接訂單到送貨到安裝位置,時間為120分鐘。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小規模的模塊化供應方式已在一些企業開始運用,模塊化供應方式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
配套關系上的差距:在汽車零部件企業與汽車制造商的配套關系上,國內外企業也有根本的差別。
在國外,汽車制造商與oem企業的關系完全是按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運作。這取決于兩者目標的一致性,即市場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在這種前提下,只要價格可以、技術標準達標、質量可靠、服務到位,兩者的合作即可成交。
而在我國則往往要受到隸屬關系、地區分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各地區、各大集團都有自己的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群,使汽車零部件企業“散亂差”現象至今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在目前我國汽車整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這種組織模式下,跨地區、跨集團間的企業兼并、資產重組、上規模、上檔次,也必然成為一句空話。同時,由于這種規模和觀念上的巨大落差,必然造成中外汽車零部件技術水平、產品成本、產品質量以及服務網絡等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