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2日11時30分左右,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在萬眾矚目下成功整體打撈出水。
這一天,一向忙碌的吳桂才請了假,為的是看打撈“南海一號”的電視直播。
在特種船“半潛駁”托著“南海一號”的沉箱露出水面那一刻,現場的打撈工作人員展開了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作為揚州人,作為參與“半潛駁”重要裝置液壓閥門設備調試的一名技術人員,吳桂才心中油然生出一種自豪感。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和他揚州的同事們,付出的汗水和辛勞,卻沒有人知道。
廣州打撈局招標“控制系統”
2007年12月22日上午,“華天龍”海上浮吊起吊“南海一號”水底沉箱后,操作人員立即打開“半潛駁”所有的液壓閥門,進行壓載艙壓載,慢慢地,“半潛駁”潛下并駛到沉箱底部,通過調度保持“半潛駁”平衡,然后上浮“半潛駁”將“南海一號”沉箱慢慢托出水面。
“南海一號”古船打撈過程中,交通部廣州打撈局除出動亞洲最大的“華天龍”海上浮吊外,還動用了“半潛駁”等特種船舶以及挖泥船。“半潛駁”是廣州打撈局為打撈“南海一號”古船,出資特制的一艘特種船舶。“半潛駁”的整個下潛過程是由液壓閥門控制系統來完成閥門開啟的,而這套液壓閥門控制系統,由揚州制造。
2006年9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23研究所的揚州海江船用電器儀表科技開發公司獲得了一個消息:廣州打撈局為制造“半潛駁”特種船舶,面向國內外高科技企業進行其中一個關鍵裝置——液壓閥門控制系統的招標。海江公司憑著自主研發的船用液壓閥門控制系統裝置,以低于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不輸于進口裝置的質量和優質的售后服務,贏得了在打撈“南海一號”的“半潛駁”上一展身手的機會。
“‘半潛駁’的作用,其實相當于一個潛艇。‘南海一號’古船結構相對脆弱,僅僅用吊繩起吊,可能會傷害船體。而‘半潛駁’像一個潛艇,在‘華天龍’海上浮吊吊起‘南海一號’水底沉箱后,可以沉入‘南海一號’底部,將沉船托出水面,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沉船受損的可能性。”吳桂才告訴記者。
液壓閥門控制系統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在整個打撈過程中是控制“半潛駁”上浮或下潛的裝置。
揚州以驚人速度通過聯合驗收
這套特殊的液壓閥門控制系統在生產時,揚州海江公司就和廣州打撈局的技術人員就電路、產品的尺寸、外連方式與其他配套設施多次溝通并作了相應的改進,最大限度滿足了廣州打撈局船廠的要求。2006年11月,揚州海江公司自主研發的一套船用液壓閥門控制系統裝置運往廣州。2007年3月,吳桂才接到廣州打撈局電話,要求海江公司派技術人員去調試。
“打撈‘南海一號’古船的這條‘半潛駁’,控制閥門多、控制復雜、比一般的船舶起點高。”2007年3月27日,吳桂才和同事抵達廣州,才發現這艘“半潛駁”對技術調試的要求遠高于他們曾參與調試的其他船舶。
吳桂才和同事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3月的廣州,已是一派夏日的感覺,每天的最高氣溫達33℃,可吳桂才冬衣還穿在身上。
番禺大橋旁的廣州打撈局船廠遠離市區,條件非常簡陋,吳桂才和同事吃在職工食堂,住在船廠工人集體宿舍里,房間除兩張上下床外,什么設施都沒有。“我們晚間能聽到青蛙叫,偶爾還有螢火蟲飛進窗戶。由于長時間沒人住,在一張床上,老鼠已悄悄安了窩。晚上蚊子多,好在房間還有個吊扇,既納涼又驅蚊。”吳桂才笑著回憶。
其實,當時吳桂才和同事可以住進條件較好的公寓,但必須去最近的鎮上,每天要坐2個小時公交車。為了不耽誤打撈“南海一號”,他們把這些困難都克服了。“毫不夸張地說,那一陣子,除了吃飯睡覺,我們都在‘半潛駁’進行設備的檢查和調試,不允許自己有一處疏漏,保證在打撈‘南海一號’古船時,我們揚州生產的液壓閥門控制系統能準確無誤地工作。”吳桂才的臉上,有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上船后,吳桂才和同事先檢查在運輸、安裝過程中設備有無損壞。船廠一般都是早上7點上班,中午11點下班,為了盡量避開午間太陽最毒辣的時段,他們都要早早上船。
液壓閥門控制設備一般安裝在船艙,船艙是噪音最大的地方,加上油漆、電焊、管道、電工、后勤各個工種同時在此工作,船艙環境惡劣,溫度高,濕度大。吳桂才和同事對照圖紙對電工的接線進行查線,由于理解上的出入,很多地方廣州的技術工人都接錯了,吳桂才要耐心講解,人手不夠的時候,他們就自己動手剝電纜接線。
2007年4月6日,吳桂才和同事將液壓閥門控制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到位,以驚人的速度順利通過了ccs(船檢),船廠對電氣、機械的聯合驗收。結論是: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允許設備投入使用。
中國自主研發,意義重大
據了解,我國船舶設備自配套率僅有40%,船舶制造能力大而不強。2007年以來,我國船舶工業的制造訂單已超過韓國,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多制造船殼、船零件,不擅長開發船舶設備系統,無法讓分散的船零件‘聰明’起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產業處處長余益銳曾這樣分析道。
“過去,我國船舶上應用的液壓閥門控制系統主要來自國外,近年來,我們研究所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船舶自動化’的研究課題,這一計劃,就是要讓中國船舶配套設備國產化的程度逐漸提高,自主研發一些關鍵設備,逐步縮小和國外同類產品的差距。”揚州海江公司的總經理姚毅認為,在打撈“南海一號”的特種船舶“半潛駁”上用上中國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設備,意義很大。“國內自主開發的船舶配套設備,因其成本和售價低、售后服務好,質量過硬,在很多船舶制造廠已經成為了國外同類產品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007年12月23日,“半潛駁”搭載著“南海一號”緩緩駛向專為這艘古船建設、早已整裝完畢的碼頭。
這是一個結束,更是一個開始。
來源:揚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