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機械行業保持了一個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行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周期。截至2007年10月。機械工業已經連續58個月保持了18%以上的增速,預計2008年與行業發展速度密切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將維持高位,在全球制造業向國內轉移的背景下,處于重化工業化初期的中國機械行業將在較長的一段周期內得到迅速發展。
多重壓力下尋找優勢企業。宏觀調控、次級債危機、人民幣升值給機械行業內外需求帶來了一定壓力:鋼鐵、能源等生產要素的漲價更是對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考驗;技術水平落后制約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具有核心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占有較高市場份額的企業才能有效規避這些壓力。
機床: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消費市場,但行業自給率和數控化率低,發展空間大。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集體推動使機床行業處于高度景氣周期。政策的大力扶持也給予了行業特殊的優勢{保證了行業的快速發展。
工程機械:受旺盛內需和快速增長出口的拉動。2007年工程機械行業增長迅猛。鑒于企業資金來源日趨多元化、中西部地區和海外市場持續高增長。預計2008年工程機械行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工程機械行業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化。
船舶制造:2006年以來造數控化率方面,我國2004年和2005年機床的產量數控化率約為13%,遠低于日本同期的75%、德國和美國60%左右的水平。2005年我國數控機床的產值數控化率為36.3%,遠低于同期日本的88%、韓國的89%、德國和美國的75%。截~2007年10月份。我國機床的產量數控化率不足20%。這意味著我國機床產業,特別是數控機床的發展空間巨大。
截至2007年10月。機械工業已經連續58個月保持了18%以上的增速,行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周期。但進入2008年。機械行業面臨著多重壓力,宏觀調控、次級債危機、人民幣升值給行業內外需求帶來了一定壓力,鋼鐵、能源等生產要素的漲價更是對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考驗。只有具有高毛利率、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占有較高市場份額的優勢企業才能有效規避這些壓力。次級債危機引發的美國及全球經濟放緩。對機械出口需求帶來一定影響。次級債事件負面影響從金融領域蔓延到實體經濟。從美國擴散到全球。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普遍下調:美國政府對本國經濟2008年增長預測下調0.4%。imf對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2008年增長預測分別下調了0.4%、0.6%、0.2%。而國內宏觀調控預期強烈。從緊的貨幣政策對于機構行業供需的兩端均有所影響。另外,人民幣升值使得機械出口產品價格受到影響。以出口為主導的機械企業匯率損失較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