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菲律賓農業部農產品產后推廣局的邀請,我們就菲律賓農業機械化現狀進行了考察,先后考察了菲律賓產后推廣局、菲律賓國家水稻所等單位。本文就菲律賓的農業機械化現狀和今后的發展趨勢簡述如下。
1 菲律賓農業機械化現狀
1.1 水稻種植農機化水平
整地作業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手扶拖拉機是主要的整地機械。耕地的機械化程度達88%、耙地的機械化程度達87.5%、平地的機械化程度達65%。育苗播種、拔秧和插栽幾乎是靠手工作業,只有0.3%的面積采用水稻直播機。田間管理主要是人工作業,如由人工除草、人工施肥、手動噴霧機植保。收割作業93%靠人工作業,只有7%利用割曬機。脫粒作業的機械化程度達93%。干燥的機械化程度只有5% ,主要是大型米廠用來干燥稻谷。碾米全部由機械完成。
1.2 主要農機保有情況
菲律賓使用的農機是以小型、簡單、低價為主。包括:手扶拖拉機、割曬機、脫粒機、烘干機、碾米機、水泵等。
1.2.1 菲律賓使用的手扶拖拉機結構簡單,發動機全部是進口,底盤和農具由國內生產。據菲律賓農機年會報告,全國有52萬輛手扶拖拉機,平均每臺手扶拖拉機每季作業4.1 hm2。手扶拖拉機是農民最希望擁有的農機,主要農業區50%的農戶擁有1臺手扶拖拉機,12%的農戶擁有2臺或2臺以上的手扶拖拉機。60%的手扶拖拉機購自90年代,25%的拖拉機購自80年代,最早的一臺購自1962年。菲律賓目前擁有的手扶拖拉機中,購買新車的占80%,購買二手機的占20%。大多數手扶拖拉機配套5.88 kw的柴油機。97%的新機配有農具,92%的二手機配有農具。68%的手扶拖拉機配有柱式犁,88%配有圓盤犁,88%配有耙,74%配有平地板。
1.2.2 菲律賓使用的四輪拖拉機全部靠進口而來。9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歐美國家的36.75~58.8 kw的中型拖拉機,90年代引進日本二手的14.7 kw左右的小四輪拖拉機。目前四輪拖拉機總的保有量為30 000臺左右,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0 000臺,小四輪拖拉機20 000臺。四輪拖拉機的平均使用年限為15年,最短10年,最長20年。四輪拖拉機的配套動力是11~80.8 kw,多數為11 kw和14.7 kw。71%的四輪拖拉機配有三種農具:柱式犁、圓盤犁和旋耕機。具體而言,80%的四輪拖拉機配有圓盤犁,70%的四輪拖拉機配有柱式犁,95%的四輪拖拉機配有旋耕機。
1.2.3 菲律賓使用的動力機械以5~14.7 kw的汽油機和柴油機為主,都是由進口而來。這些動力機械的用途十分廣泛,能配套手扶拖拉機、水泵、小發電機、小碾米機、脫粒機等。柴油機的保有量為80萬臺,汽油機的保有量為100萬臺左右。在菲律賓目前擁有的動力機械中,進口于日本的占50%,進口于中國的占40%,進口于其他國家的為10%。隨著日本二手機在菲律賓市場的逐漸減少,中國動力機械的市場份額在逐年上升。
1.2.4 菲律賓使用的割曬機是1983年開始從國外引進的,但是發展速度不快,保有量只有2 100臺左右。割曬機作業速度快、效率高,適應性好,價格低,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與菲律賓常用的全喂入脫粒機在田里脫粒的農作方式相適應,在菲律賓很受歡迎。
1.2.5 菲律賓使用的脫粒機都是本國產的全喂入式,分帶清選裝置和不帶清選裝置2種。目前保有量為25 000臺。按菲律賓410萬hm2水稻計,每臺年作業面積160 hm2。在目前使用的脫粒機中,20%購于80年代,60%購于90年代,20%購于2000年以后。
1.2.6 菲律賓的糧食主要靠日曬自然干燥。由于菲律賓屬海洋性氣候,天氣變化莫測。糧食在日曬自然干燥時,經常受雨淋而變質。另外,雨季經常下雨,脫粒后的糧食不能及時曬干。據統計,每年因此會損失10萬t糧食。因此,菲律賓從70年代開始使用烘干機,但發展速度很慢,目前保有量為1 600臺,年烘干稻谷33 800t。
1.2.7 菲律賓碾米已經實現機械化。目前使用的碾米機主要有2種機型,一種是適合大型碾米廠使用的膠輥碾米機,目前擁有6 800臺。另一種是小型的移動式碾米機,可進村入戶為農民服務,十分方便,發展較快,目前全國擁有20 000臺。
1.2.8 菲律賓有可灌溉地138萬hm2(單季),其中國家擁有的可灌溉地70萬hm2,公共擁有的可灌溉地50萬hm2,私人擁有的可灌溉地1 5萬hm2。國家擁有的可灌溉地有大型的水庫和灌溉渠,確保農田灌溉。公共和私人擁有的可灌溉地主要依靠水泵來抽水灌溉。因此,水泵在菲律賓有很大市場。目前保有量達15萬臺左右。根據菲律賓國家灌溉局報告,菲律賓全國還有300萬hm2可以改造為灌溉地。因此,水泵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菲律賓國內無生產企業,完全由進口而來。
2 菲律賓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
菲律賓是個島國,農業效益很低;國家對農業的投資或補貼越來越少;土地改革,特別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家庭數量在不斷增加,生產規模逐漸縮小。這些都影響農民對農業和農機的投資熱情。總體來說,菲律賓農機發展的特點是小型化、家庭化,沒有專業化的農機服務體系。雖然基礎條件薄弱,但從長遠來說,菲律賓農業機械的發展蘊藏著很大的潛力,發展前景廣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農民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隨著農業發展的不斷深入,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已經體會到,使用農業機械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實現適時作業,利用機械作業代替人工作業實用可靠。據菲律賓中菲農業技術中心的專家介紹:97%的農民期望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他們希望優先實現:耕整地機械化、播種和移栽機械化、大田管理機械化和收獲機械化。農民希望優先擁有的農業機械為:手扶拖拉機占38.9%、收割機占16.4%、四輪拖拉機占13.1%。
2.2 對農業機械的需求量將會保持上升的勢頭
2.2.1 手扶拖拉機和發動機
手扶拖拉機是農村的主要運輸工具,用途十分廣泛。最高的isabela省78%的農戶擁有手扶拖拉機,但全國發展很不平衡,北部山區、偏遠地區只有20%。按照全國240萬個水稻種植農戶達到60%的擁有率,還需增加90萬輛。年發展手扶拖拉機2~3萬輛。柴油機的年銷售量也可達2~3萬臺。汽油機年銷售6~7萬臺。
2.2.2 四輪拖拉機
36.75 kw以上的拖拉機,歐美、日本的新拖拉機在菲律賓的售價為150~200萬比索/臺,中國58.8kw拖拉機100萬比索/臺,價格很高,每年總只能發展150~200臺。14.7 kw的小四輪拖拉機目前以日本的二手機為主,價格8~30萬比索/臺,年銷售1 000臺。但日本的二手機的貨源越來越少。中國22kw的小四輪拖拉機價格在25萬比索/臺,應該有一定的市場。
2.2.3 割曬機
人工收割生產率很低,發展割曬機投資少、效率高,比較適合菲律賓目前的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目前年銷售200臺,主要從中國臺灣進口。如果加強宣傳、示范和推廣的力度,年銷售量可以增加到400~500臺左右。
2.2.4 脫粒機
目前都是國產的脫粒機,比較適合菲律賓國情,進口的可能性不大。
2.2.5 烘干機
年銷售量保持在50臺左右,主要在米廠,農村很難推廣。
2.2.6 碾米機
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大型的碾米廠已經處于飽和狀態,不會有大的增加,主要在設備的更新,大米機的年銷售在50~100臺。小型流動米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地產米機質量差、出米率低、米質也差,因此,中國的小型流動米機銷售看好,年銷售可達1 500~2 000臺。
2.2.7 水泵
年銷售保持在15 000~20 000臺左右。
3 中國農機進入菲律賓市場的前景展望
菲律賓是個開放的市場。但要開拓一個產品的市場是很困難的事情。因此,我國要開拓菲律賓的農機市場,要在認真做好調研的基礎上,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只有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中國農機進入菲律賓市場可以分三步走:
(1)穩步發展小型柴油機、小型汽油機、水泵、小型碾米機等。以前由于日本舊的發動機質量好,加上日本新的發動機價格是中國的幾倍,所以日本舊的發動機在菲律賓市場很受歡迎。但是日本舊的發動機數量的越來越少,為中國的農機產品進入菲律賓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因此,我國農機企業應抓住這個時機,在提高自身產品質量,樹立品牌的基礎上,將產品打入菲律賓市場。
(2)通過示范推廣,逐步開拓小四輪拖拉機、中型拖拉機、插秧機、割曬機等農機的銷售市場。
(3)國內農機廠家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聯合起來,自主開拓或與菲律賓現有的農機銷售企業合作開發菲律賓市場,逐步在菲律賓建立一個信譽良好的中國農機銷售、服務中心。
作者: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肖宏儒,梁建,吳崇友,胡志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