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離“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有多遠
2007年,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總產值超過300億元,占長沙全市工業制造業產值的近1/3,成為全市第一大工業產業。近5年,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產值每年超過60%的速度增長。早在2006年,這個工業基礎原本并不雄厚的中部城市就曾提出,著力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這個農業大省的省會城市提出這個口號憑的是什么?
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的崛起不過短短10余年時間,但在全國的地位卻舉足輕重,因為這個城市擁有工程機械行業的“三劍客”: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重科)、湖南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一重工)、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河智能)。“三劍客”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三個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是同一個城市工程機械行業上市最多的;在上市的工程機械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也在“三劍客”之中,有時是中聯重科,有時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被選為世界50強工程機械企業。
“三劍客”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地位來自于他們擁有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這一核心武器。首先是產品創新。其次是技術創新。
“三劍客”的發展速度也令人瞠目結舌。中聯重科是國有股參股的股份制企業,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都是民營的股份制企業,三家企業的共同特點是發展速度快,增長速度都在年均60%。1992年,時任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科技人員、借款50萬元起家,到2007年,公司銷售收入遠超百億元。三一重工1993年起步發展,由原來生產焊接材料的小廠轉變成生產工程機械的企業,2007年市值最高時達到400億元,銷售收入超過120億元。1999年8月憑50萬元借款、租賃廢舊廠房起家的山河智能,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幾乎是每年完成一個跨越,2001年入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100強。
最早提出長沙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是一向高調、敢言的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2006年11月,他在湖南省委召開的新型工業化座談會上建言“將長沙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工程機械之都”。他當時放言,長沙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后勁十足,用最多兩年左右的時間,必然成中國工程機械之都。依靠全省人民的支持,再用10到20年,完全有可能成就工程機械行業的全球之最。
向文波的說法并未得到湖南省政府和長沙市政府的明確回應,兩級政府也從未公開提出“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口號,對媒體關于長沙要“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提法沒有駁斥和批評,而是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同城競秀各有妙招
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以并購聞名的中聯重科,近幾年相繼完成了收購英國保路捷公司、承債式并購原湖南機床廠、重組并購原浦沅集團和收購中標實業,完成了一系列圍繞“突出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組并購,生產13大系列、350多個品種的主導產品,產品類別超過同行業任何一家國際知名企業。大型塔機、環衛機械、鋸條鋸床三大系列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
三一重工模仿吸引能力特別強,目前已向自主研發轉變。企業的擴張速度特別快,并大膽地在世界工程機械強國——美國建立生產基地,其主導產品混凝土泵車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首位。
山河智能以高校知識與成果庫為依托,從研發現代鑿巖設備到開發樁工、挖掘、筑養路機械,在中小型工程機械設備制造領域異軍突起,特別在4.5噸級以下小挖產品領域形成“狙擊”對手的威懾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