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汽車自動變速器(amt)歷經20多年的研制,科研成果累累,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品牌的amt研發仍停留在樣機階段,尚未形成產業化,大部分自動變速器從國外進口。”在前不久由齒輪專業協會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齒輪加工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汽車amt(自動機械變速器)產業化標準及實驗室研討會”上,齒協秘書長王聲堂指出我國汽車自動變速器產業化進程艱難。而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正如他所說:“就是欲通過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以及建立自動變速器實驗室來促進我國自主品牌的產業化進程。”
自動變速器市場前景廣
據齒協副秘書長李盛其介紹,汽車自動變速器較手動變速器有著很大的優越性,是本世紀汽車變速器的發展方向。目前自動變速器分電控機械、無級變速和液力電控機械三類。amt屬電控機械類,就是在mt(機械變速器)基礎上,增加ascs(自動換擋控制系統)組成的。ascs由微控制器控制的執行機構(液壓、氣壓或電機)組成,以電控液壓(氣壓)或電機機構代替人力控制離合器和選換擋機構,從而實現汽車的自動變速功能。
李盛其認為,amt因其具有自動換擋的功能,能大幅提高離合器、同步器壽命和行車安全性,且保留了傳統有級機械變速器傳動效率高、體積小、機構簡單、使用可靠、易于制造、成本低、燃油消耗少和維護使用費用低等諸多優點,特別適合我國國情。尤其是在當前高環保要求和高油價壓力的作用下,amt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也是我國汽車變速器產、學、研的重點項目。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自動變速器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2006年,僅轎車自動變速器的進口額就高達16.37億美元,占齒輪產品進口額的近50%,2007年雖然還沒看到具體統計數據,但業內專家估計,這一數字應在20億美元以上。
在大量進口的同時,王聲堂指出,國外主要變速箱公司如日本的愛信、愛達,德國的采埃孚、格特拉克,美國的博格華納等均已在華投資建廠,完成了在中國的市場布局,控制著我國的自動變速器市場。
我自動變速器大部分仍進口
李盛其告訴記者,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便開始了amt的研究,歷時20多年,凝聚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3代科研人員和眾多企業科技工作者的心血與創造性勞動。
我國科研人員先后對amt的理論原理、產品設計和各類試驗作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在離合器自動控制技術、起步規律與換擋規律、坡道起步的特征與控制、自動換擋控制參數與換擋策略以及多種型式的選換擋執行機構等方面的研究和試驗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完成了多個品種多種車型的amt裝車試驗。其中,動態三參數控制換擋等科研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20多年的求實創新,共獲得了近10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產生了近40項國家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發表了《車輛自動變速理論與設計》專著和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150多篇。可以說,我國amt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水平高,且在核心技術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但他最后強調指出,遺憾的是,我國自主品牌的amt的研發迄今為止仍停留在樣機階段,尚未產業化。
究其原因,王聲堂認為有兩條:一是跨國公司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與壟斷,同時由于他們牢牢掌控著供應鏈,大部分汽車自動變速器產品依賴進口,或由他們在華投資的企業提供;二是由于我們自身力量分散、投資不足、路譜采集不充分、實驗數據不夠,部分國產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差距較大,且缺乏amt技術行業評價標準,缺乏整車和發動機企業的密切配合,缺乏社會資源的整合,缺乏政策的有力支持。
李盛其說,我們歷時這么長時間研發自動變速器,卻遲遲不能實現產業化,值得反思:我們不缺技術,也不缺人才,我們缺乏的是縱向、橫向的整合與協同研發,缺乏互惠共贏的合作體系。
制定標準推進產業化
王聲堂認為,要推進自主品牌自動變速器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一是需要政策支持,二是要優化資本市場環境,三是制定行業標準和建立行業實驗室,搭建起產、學、研溝通交流的技術平臺,這是協會應做的工作。
李盛其表示,amt技術行業評價標準的制定是當務之急,是amt產業化的首要任務。集各方力量和智慧制定標準的過程就是對amt科研成果和應用成果的一般性和共通性規律的科學總結。有了標準,行業才有amt的共同語言,才能對amt產品作出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才能與國外同行交流和對話,才能筑起行業的技術屏障。標準是amt產業化的推動力量,至關重要,不可或缺。標準推動產業化,產業化完善標準。此外,對路況、車況和駕駛意圖的適應性、換擋平順性、機械變速器制造質量的一致性和選換擋執行機構、控制元器件的可靠性與耐久性等,還需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攻關,方能使amt從試用性樣機順利轉化成用戶可以放心使用的產品。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慧巖認為,自動變速器(amt)是汽車主要部件中最為典型的機、電、液(氣)一體化的產品,其控制軟件必須與整車系統和使用環境相匹配。其產品性能包括元件、零件、部件、總成,都必須進行規范的可靠性試驗,因此,極有必要在國內建立第三方自動變速器檢測實驗室。目前急需協會將有關單位召集組織起來,制定可行計劃、組織方式及利益機制,總結行業內各單位從事自動變速器研究的經驗,形成統一的驗收標準和實驗檢測方法與手段,減少重復性的試驗、檢測、研究的投資,達到成果的有償共享,并為整車廠提供一個可靠的自動機械變速器采購平臺。
此外,李盛其認為,世界汽車業發展的經驗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那就是我國汽車業要崛起,汽車關鍵總成及其零部件必須先行。我們必須努力構建起企業為主、產學研結合、政府扶植和行業協調推進的產業化實現模式。咬定amt作為行業優先發展的技術方向不放松,既集聚行業力量,又高效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著力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集中各方力量和智慧制定出amt行業技術標準,用標準引領和推進產業化,在產業化中完善標準,從而加速實現行業技術跨越和產品升級,以利于行業及其骨干企業參與汽車零部件全球化的競爭。這是amt產業化實現的有效途徑。
王聲堂表示,隨著國家的重視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并相信,“十一五”期間,我國自主品牌的amt將逐步在特殊應用車輛、小排量中級轎車、suv、mpv、城市客車和多擋化重型載貨車上實現產業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