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行業作為德國的機械工業五大分支之一,一直是是德國工業的驕傲,立于不敗之地。現在的德國機床在質量和技術上也是毋庸置疑的領導者。2002年世界機床行業整體下滑,從全球機床容量上來看,德國退居第二,中國躍升首位。但是,德國機床在全球機床市場的占有率仍達到22%,位居首位。2004年開始德國機床一掃前恥,保持穩定增長。2006年世界機床的需求量增加了10%,這一年也是德國機床行業收獲的一年,機床生產與服務總值高達108億歐元,增長了4%。2007年世界機床需求量也增加了5%,水漲船高,2007年德國機床行業也是穩中有升,繼續其機床第一大國的統治地位,產品60%以上出口。
機場行業中小企業數量多
德國機床行業一直“偏好”中小規模的企業。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vdm)統計指出,2005年德國與機床有關的企業有320家,其中64%是員工數少于250人的,這些廠商的產值總額超過100億歐元占德國產值售總額的20%,同比增長8%。整個德國機床行業提供了650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23%是有規模250人以下的。22%的企業是規模250-500人的,雇傭員工數占整個行業的28%。14%的公司雇傭員工500人以上,占了整個行業53%的產值和49%的勞動力。以上的統計數字較之2004年并沒有太大變化,這表明,小企業已經可以在行業里穩占一席之地,其收益也是穩定的。同時大中型企業(規模250~1000人)也繼續壯大。
1992-1994年是德國實行宏觀調控經濟政策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形成了一些大型的國際化公司,這些公司憑借自己雄厚的資金的人力從產品范圍、銷售渠道、服務水準等方面取得了優勢,因而贏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然而也有很多專家認為,規模不是決定成功的唯一因素,統計數字指出,許多小規模的企業也能夠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汽車工業仍然是機床行業的最大客戶
汽車與機床一直都是盛樂和鳴,相輔相成。統計資料表明,汽車機床進口率每提高1%,機床總投資就增加2%~3%。日本和韓國機床行業的進步也要歸功于其機車行業的迅速發展。
從1996年開始,vdm的市場研究就開始對國內國外的客戶進行詳細的分析。汽車工業及其零部件業消費了機床行業的53%,與汽車密切相關的發動機業占了18%,由此可見汽車工業是機床行業的“衣食父母”。
除卻汽車業,其余的機床需求行業為電業、機械加工業以及精密器械業。
中國成為主要出口市場
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年充滿了活力并維持著快速增長,經濟的發展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裝備制造業的崛起也為其機床行業帶來了巨大飛躍。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德國機床行業憑借其先進的制造技術在中國開拓出了一片市場。目前中國是世界機床消費第一大國,也是德國機械制造商最重要的市場。過去5年德國機床對中國出口翻了一翻,中國成為德國機床最大進口國之一。
創新和服務是關鍵
創新能力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使行業本身在全球市場上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或者提高行業發展潛力而創新的新材料和新技術。另一方面,在日益繁雜的生活和生產中,為了使客戶能夠更簡單方便的使用產品而做出的創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