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鄒錫蘭 丁海燕)對于遠渡重洋,出國留學的青年,學習結束后往往會糾結于三個問題:回不回國發展?回國后做什么?能不能比國外發展得好?這也是曾在英國留學的羅達全所疑慮的。
芝山五金董事總經理羅達全(鄒錫蘭 攝)
2008年,恰逢全球金融海嘯,大多數國家經濟受到影響,包括羅達全所在的英國,企業倒閉、失業率攀升,經濟發展速度下滑。而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并在經濟方面展現了強大了抗壓能力。
“為什么要回來?從那一年開始,我感知到英國不適合待下去,尤其華人在那邊找長期工作并不順利。而我也感知我們中國將越來越成為世界的中心,創業的話,中國有更多機會。”2010年,羅達全毅然回國,回到家鄉廣東省江門市。當然,促使羅達全回來的第三個重要原因是,作為家中獨子,需要回來幫助父親一同管理家族企業——芝山五金工藝制品有限公司。
回來后的八年里,羅達全和父親一起將企業營業額從1億元做到如今的5.5億元,迅速成為當地優秀的青年企業家。他還成為江門市人大代表,通過參政議政為社會服務。
參與企業管理,推動轉型升級
芝山五金創立于1990年,主要生產鐵線、鐵管類五金家庭用品,產品暢銷歐洲、美國、澳洲及東南亞地區,與全世界最大型的零售商如kmart、target、home depot、ikea等有業務往來,已經成為江門的納稅大戶。
羅達全2010年回來后,用了兩年時間把這個行業了解透,在公司的工作也逐步上了軌道。他發現,上世紀九十年代到千禧年這段時間,很多五金企業倒閉或者發展不好,是由于中間接單的貿易公司倒閉了或利潤不好。另一方面,面臨著技術升級的形勢,很多企業并不愿意投入。
羅達全(左)與開平碉樓、五邑銀信世界遺產申遺組長張國雄教授(右)合照(鄒錫蘭 攝)
那段時間,芝山五金同樣也是依靠貿易公司或者廣交會獲得訂單,并且愿意什么產品都做,大件小件都接,團隊由此逐漸積累下經驗,而公司也因此順利地度過了初創期。
“現在我們團隊的核心主管、副總,很多是在90年代的時候,大學畢業就進來,一直做了二十多年。外國客戶都覺得我們的團隊比較穩定,值得信賴。雖然團隊是舊的,但機械設備都是新的。”
說到機械,羅達全興致滿滿。回來那幾年,廣東省各行各業都在轉型升級。另外,芝山五金的大客戶全球知名家具家居零售商宜家對產品品質要求嚴格。2012年,羅達全看準時機,開始著手公司的設備升級,引進一批機器人。
“做五金有些工序,特別是那些小件的東西做起來要返工比較多,機器人的精確度比較高,損耗會少很多,如果老是返工,百分之十幾的利潤也不夠彌補,而且機器人能保持24小時不停頓工作,工人最多只允許工作10個小時”羅達全剛回來時,公司員工1千人左右,現在是九百多人,但是產值翻了四五倍,這番成績離不開機器人設備的升級。
“為什么我們成為優先級的供應商,就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更加具有競爭力。當然團隊穩定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不是說你比其他企業報價有多低,而是在生產的過程中,能節約多少?所以每一年我們都在通過提高各種效率,從而節省成本,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2013年,羅達全的父親(一排中著白色襯衫)帶領公司團隊參觀羅達全的個人藏品展覽——五邑銀信展(鄒錫蘭 攝)
為了讓團隊更加了解客戶。2018年4月底,芝山五金安排整個管理團隊去到瑞典宜家總部,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考察學習。
“宜家的總部總要去看一下。去到總部可能約見到不同部門的,不可能一個人就能夠了解所有部門,所以一個團隊更好。而且宜家高層看到我們整個團隊,也很贊賞我們的團結和穩定。要了解更多,我們就要主動走出去看看。”
江門僑務很重要,企業和個人應參與
羅達全的曾祖父和外曾祖父都是華僑。外曾祖父以前留學日本,后來回到江門與族人創辦了江門造紙廠,在民國時期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造紙廠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公私合營,外公將紙廠捐給國家,后來從政后,也作為江門的副市長。
“以前我們家族也是挺厲害的,現在很多事情重新來過,到我們這一代,我們也希望恢復以前那種精神,繼承他們遺志,實業報國。”羅達全說。
江門市一直以來對企業的扶持非常用心。2016年2月,江門在全省首創“師徒結對”式新生代企業家成長導師制。通過當地有成就有經驗的老企業家,帶領青年企業家通過實地調研、會議訪談、問題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青年企業家成長。
羅達全(左)與導師制維達集團董事會主席李朝旺(右)合影(鄒錫蘭 攝)
羅達全成為這場導師制中的一名學員,跟隨維達集團董事會主席李朝旺等11位老一輩企業家學習經營企業之道。對于這個創新的江門模式,羅達全提到:“老一輩企業家有著堅定的政治信念、豐富的管理經驗,懂得感恩回饋社會,這都很值得學習,也是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的很好體現。飲水思源,企業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力量和支持,企業壯大之后自然要回饋社會。”這些年,羅達全憑借自己的努力,很快成為當地青年企業家代表。
這個很有想法的青年人,不僅通過企業發展助力社會發展,還通過參政議政來實現對社會的貢獻。他是江門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多次就人才引進與培養、新農村建設、僑鄉文化發展等提出建議。他認為通過參政議政,也可以更好地看清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定位。
羅達全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相比于廣州深圳,江門在科技創新等方面可能相對沒有優勢。但是江門作為中國僑都,這一點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你要看到華僑這個元素在江門市是最看重的。無論國家僑務辦,還是江門都是很重視的。江門每一年都舉辦一些大型活動,每兩年辦世青會,僑務部門也非常活躍。所以我覺得在大灣區里面,江門的定位最重要之一就是僑務。”羅達全還認為,作為企業也好,個人也好,如果要開拓事業,也應該和僑務方面更加配合。
羅達全在2015年“國際檔案日”暨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檔案捐贈儀式上捐贈文物(鄒錫蘭 攝)
羅達全還是一位熱心傳承僑鄉文化的“發燒友”。2013年6月,他收藏的五邑僑批(銀信),其中有五件被選入由廣東福建兩省以“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聯合申報的世界記憶類遺產文本,為“僑批檔案”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記憶遺產做出積極貢獻。羅達全與五邑大學劉進教授等共同主編列入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僑批文書整理與研究”成果的4卷系列書,并在2016年底正式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9年,他與華僑博物館聯合主編的《新寧鐵路檔案匯編》成為國家圖書館民國文獻保護計劃中的正式項目,也在密鑼緊鼓的準備出版中。羅達全還參與到臺山海口埠銀信廣場和銀信博物館的設計建設中去。此外,在他回國的八年時間里,先后組織參與僑鄉文化、華僑文化展覽三十次以上,極大地推動江門僑鄉文化事業的發展。
“現在慈善捐錢的企業家已經不少,可是關注僑鄉文化公益宣傳的人不多,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感染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和推廣。推動僑鄉文化“走出去”,講好“僑鄉故事”傳遞鄉情鄉音。羅達全認為,通過宣傳華僑文化、僑鄉文化,把這些文化“帶回家”的同時,也作為宣傳江門的重要名片“遞出去”。
做大企業,為社會做貢獻
作為江門的青年企業家,自然也繞不開世界江門青年大會這個平臺。羅達全曾經提到,世青會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為江門的企業以及海外的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環境和平臺,江門新生代商會聚集江門優秀的企業家二代以及創一代,希望與海外華人華僑以及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他也是世青會的常客,不一定每一屆都參加,但是有時間一定會參加。“你要出去的時候,可能去巴拿馬,可能是另一個很遠的地方,但是我們華人華僑遍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你到那里就會找華人華僑,而不是找一些外國人。因為華人華僑最熟當地的一些情況。我們出去投資也好,旅游考察也好,我們都可以通過這些不同地方的華人認識更多收獲更多。所以說,世青會這個平臺很好。”
對于新生代華僑,羅達全認為,這些年輕人多數有留學背景,思想更開放,視野開闊,但是沒有經歷過父輩創業的艱辛。所以家族企業的傳承,既要和父輩求同存異,也要注重家族精神的傳承。
江門市新生代企業家商會年會大合照(鄒錫蘭 攝)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