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的8所高等學府接受了法士特集團480萬元助學款,這筆助學款在3年內分3次交付,在8所高校的汽車工程專業和機械工程專業設獎學金。在此之前,即2005年至2007年,法士特集團已為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提供了300萬元的獎學金。法士特集團對于受助的高校和受助的大學生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只求為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造就更多的優秀人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注入創新的動力。
扶植創新的力量,法士特公司從企業內部走向社會,可見,創新已融入到了法士特公司的“血液”中?;仡櫡ㄊ刻刈哌^的歷程,其極具爆發力的崛起,受益于自主創新,法士特離不開創新的產品、創新的精神。
40年前,當法士特的前身——陜西汽車齒輪總廠在寶雞蔡家坡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的一條小山溝里建成時,在行業內并沒有很強的影響力。而今天,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重型變速器制造商和銷售商,躋身中國大型工業企業千強、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機械工業100強、中國汽車工業50強行列。實現這一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在于創新。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陜齒利用引進國外技術生產了我國第一代雙中間軸重型變速器。當初引進的變速器產品,只有一個系列、3個品種。但隨著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和對新技術、新產品的增長需求,僅靠引進的一個系列、3個品種的變速器新產品,難以保持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為適應市場競爭需要,法士特選擇了自主創新發展之路。借助引進技術平臺,一方面加強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學習,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創新優勢,以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建設為主導,在企業內部建有專司新產品研發的齒輪研究所,緊盯市場需求和世界變速器制造前沿技術,加速進行新產品開發。
依靠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法士特創新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技術含量的雙中間軸變速器已達到20多個系列數百個品種,在5檔、6檔、7檔、8檔、9檔、10檔、12檔、16檔重型變速器領域實現了全方位覆蓋,形成了以雙中間軸系列變速器為主導、以單中間軸系列變速器為輔助,高、中、低檔重型變速器互補發展的新格局?,F在法士特變速箱在國內8噸以上重型汽車市場占有率超過86%,15噸以上超過92%,被國內50多家主機廠的上千種車型選為定點配套產品,并廣泛出口美國、澳大利亞、東歐、南美、東南亞、中東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部分自主創新產品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上的創造性,已領先于國際水平,不僅打破了跨國公司構筑的知識產權壁壘,而且形成了規模發展的競爭優勢。
法士特公司在自主創新中,始終堅持以自主品牌建設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開發創新產品為主導原則,重點在制造技術創新和科技自主創新上狠下功夫。自2001年以來,公司累計投入技改研發資金10億多元,整個生產制造流程采用了國際先進的設計;80%的機械制造設備引進于美國、德國、奧地利、日本、韓國等國,擁有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際先進的鍛造機群,高效精密的數控機加工群、現代化熱處理設備3400余臺,以及先進的齒輪測量中心和各種高精度計量、檢測設備,為產品的高質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充分體現了科學化、數字化、集約化、高效率、低耗能的現代化企業生產特點,并為公司齒輪研究所、工藝研究所等技術研發部門配備了國際先進的設計分析軟件和實驗設備,實現了產品設計和試驗的信息化、自動化,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通過創新發展,法士特集團公司目前已形成年產重型變速器50萬臺、齒輪2000萬只的綜合生產能力。主導產品有:引進世界先進技術生產的雙中間軸系列變速器和自主研制生產的多種系列變速器;與以上產品相配套的系列取力器、分動器、換檔助力器;oem配套齒輪等出口件和各種國產、進口汽車齒輪鍛件、汽車配件等,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重型變速器制造商和供應商。2007年,法士特集團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現行價)和銷售收入(不含稅)雙雙超過60億元;產、銷重型變速器超過43萬臺,各項經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法士特集團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不含稅)21.46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工業總產值(現行價)18.55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3月份實現銷售收入(不含稅)8.07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現行價)6.82億元。重型變速器日產量躍上2000臺大關,月產銷重型變速器雙雙突破5萬臺大關,實現歷史新突破。
近幾年,法士特公司實現了跨越式高速發展,該公司的各項經營指標連續6年名列全國齒輪行業第一,重型變速器年產量躍居世界第一。科技自主創新,產品自主研發,企業自主發展,這一切使法士特公司的“肌體”不斷補充著新鮮的“血液”,創新的力量源源不斷,借助這股力量,法士特集團公司必將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陜西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