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廣東報道(記者 李和英)2月1日,粵港澳三方共同公布第二批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以下簡稱“灣區標準”),清單在第一批25個領域110項標準基礎上新增7個領域73項標準。
據了解,第二批“灣區標準”清單突出系統規劃,拓寬使用覆蓋面的特點。聚焦粵港澳三地重點民生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粵港澳三地持續在食品、交通、消費品等領域深入挖掘需求,新增預制菜、家政、氣象、綠色生態、職場技能培訓、精油產品、電線電纜等7個領域,覆蓋領域拓展至32個,在深度廣度上進一步拓展。
在第二批73項“灣區標準”清單的研發單位中,共有173家香港和112家澳門政產學研用機構。公布后,已有1112家廣東單位、183家香港單位和139家澳門單位承諾聲明使用新增的73項“灣區標準”。同時,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灣區標準”清單發布、“灣區標準”案例展示、重點領域宣傳與互動等方面實現三地同步互聯互通,便于及時獲取灣區資訊,推動資源共享,進一步加大“灣區標準”實施推廣力度,促進大灣區聯通融通。
粵港澳三方均表示,大灣區各界將充分發揮標準協商一致的技術性作用,繼續大力推動“灣區標準”工作,以高水平“灣區標準”服務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促進大灣區各類要素便捷流動和優化配置;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技術優勢、創新優勢、管理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制度優勢,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灣區標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繼續拓展“灣區標準”清單深度廣度,打響“灣區標準”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粵港澳三地將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rcep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化交流與合作,把國際性產業和標準組織建設與國內團體標準組織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使用和國內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探索“灣區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或互認路徑,提升“灣區標準”的認可度和影響力,以“灣區標準”帶動大灣區裝備、產品、技術和服務走出去,穩步推進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