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共發布汽車相關召回公告180個(包含工程車輛及輪胎召回),與2017年相比減少17個,涉及80家車企的270余款車型,召回總量12,419,713輛。在經歷了2017年國內召回井噴式增長后,2018年國內汽車召回無論從品牌數量還是召回總量均已回歸常態。
從各年度召回次數來看,2017年無疑達到了近年來的頂峰,2018年召回次數雖然較2017年略有下降,但相比此前各年度依舊保持了增長趨勢。從召回總量來看,受高田氣囊事件影響,2017年國內汽車召回總量創紀錄地突破2000萬輛。隨著高田氣囊事件影響逐漸減弱,2018年國內汽車召回總量回歸常態,但總量仍突破千萬輛,較2016年增長9.7%,長期來看依舊呈現出增長勢頭。
在2018年國內汽車召回活動中,日系品牌的召回次數為57次,成為召回最多的國別品牌,其中涉及到高田氣囊問題的召回12次,召回總量超過100萬輛。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上汽通用再次發布了大規模的單次召回,共召回逾332萬輛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充分體現了企業在消除安全隱患方面的積極態度。此外,自主品牌在2018年共發布召回22次,較上一年度增加3次,召回總量較2017年也有所提升,約153.7萬輛存在安全隱患的汽車產品被召回。
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單次召回數量超過50萬輛的僅有4次,而2017年這個數字為13次。其中,排名靠前的問題分別為“前懸架下控制臂襯套”、“氣囊”、“發動機熄火”以及“機油增多”等問題。其中,引發2018年上半年集體投訴頻發的“機油增多”問題,共召回9次,召回總量超過142萬輛。此外,因“發動機熄火”問題的召回次數較2017年有所增長,召回總量超過161萬輛。
2018年度國內召回的主要特點如下:
1、集體投訴事件多發主動召回行之有效
2018年上半年,受部分日系、韓系和自主品牌車型“機油增多”事件影響,爆發了一系列的集體投訴事件,涉及車輛數量之多,影響面之廣前所未見,相關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公關危機。在這樣的形勢下,主動召回便成為企業應對危機時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盡管召回之路略有波折,但在車質網多次呼吁和推動下,部分企業對旗下的涉事車型相繼實施了主動召回,并針對“機油增多”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據統計,2018年全年因“機油增多”問題引發的召回事件共9次,召回總量為1,423,393輛。其中,以日系品牌召回數量最多,占召回總量的近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針對“機油增多”問題的召回中,時間跨度較大。從最早于2018年3月2日發布召回公告的長安汽車,到最后一個于2018年11月23日實施召回的東風悅達起亞,時間跨度基本上覆蓋了2018年一整年。由此也不難看出,一方面“機油增多”事件不僅影響廣泛且延續時間長;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在面對召回時仍較為謹慎。
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在面對汽車產品缺陷時的維權手段日趨理性,集體投訴在未來或將成為消費者維權的常態手段。而企業在面對集體投訴事件時應采取怎樣的策略,是積極應對采取主動召回,還是消極怠工被動召回,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將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2、召回引發新一輪投訴有效解決問題是關鍵
在2018年的召回活動中,絕大部分品牌車型的缺陷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但也有一些品牌車型,在實施召回后,由于針對缺陷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合理或效果不理想,甚至產生新的故障問題,進而引發了消費者針對這些品牌車型的新一輪的投訴,對企業品牌產生了嚴重影響。
東風日產軒逸、北京現代途勝等車型便是其中的代表。2018年2月8日,因制動總泵缺陷,東風日產宣布召回部分新藍鳥、新騏達、新生代騏達及軒逸、全新軒逸汽車,共計689031輛,這也是東風日產國內召回數量最多的一次。本以為召回后車輛的缺陷問題能得到合理解決,但由于東風日產給出的解決方案并未得到車主認可,認為召回方案不合理,進而引發部分以逸軒車主為代表的大范圍的集體投訴事件,導致軒逸車型的投訴量持續保持在高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半年多才得以逐步平息。
與之情況類似的還有北京現代途勝。2018年10月26日,因機油增多問題,北京現代召回搭載1.6t發動機的全新途勝汽車,共計400,377輛,同樣是北京現代車輛數量最多的一次召回。然而,據車質網數據顯示,在途勝實施召回后一周,便接到消費者關于途勝召回升級后“發動機功率不足、油耗增加”的投訴,截至2018年12月31日,相關投訴多達近千宗。很顯然,北京現代提供的“升級發動機ecu程序,并在暖通出口管路內加裝襯套”這個解決方案雖然對于“機油增多”問題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卻引發了新的投訴問題。截至發稿,該集體投訴事件尚未得到妥善解決,且相關投訴持續攀升。
對于企業而言,能及時發現產品問題,并主動實施召回消除產品缺陷,是應該得到贊賞和鼓勵的。然而,從2018年發生的多起因召回而引發的集體投訴證明,部分企業在對待產品召回、對待消費者的態度上依舊存在較大問題。當企業的產品出現缺陷召回時,消費者更看重企業在處理問題時的態度。這也就要求企業在面對產品缺陷時,不應匆忙實施召回來消除負面輿論,而需從維護用戶利益的角度出發,認真研究和分析缺陷問題,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后實施主動召回,這樣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產品缺陷問題,將產品缺陷問題帶給企業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同時也可以避免出現類似東風日產軒逸和北京現代途勝這樣的后續問題。
3、美系、日系品牌召回占比近7成
從各國別來看,2018年,美系品牌和日系品牌在召回總量方面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國別品牌。其中,美系品牌共召回25次,召回總量4612430輛;日系品牌召回次數最多,2018年共實施57次召回,召回總量3879994輛,兩者相加占據了2018年全年召回總量的近7成。
而對于目前正處于上升期的自主品牌而言,產品品質和產品力相較以往有了較大提升。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對待召回的態度也隨之發生轉變,由此前的避而不談到現在實施主動召回。這樣的轉變一方面體現了自主品牌對于產品的自信在逐步增強;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部分自主品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正在不斷增強,真正把為消費者解決問題擺在首位。從2018年召回數據來看,自主品牌共實施了22次召回,較2017年增加了3次,召回總量約153.7萬輛,同樣較2017年有所提升。
為便于消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上半年國內召回情況,車質網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告進行整理,按召回數量由大到小進行排序,最終得出以下排名:
來源:車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