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5月30日報道,經過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的許多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開始出現了減速跡象,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價格攀升都是它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不過分析師表示,該行業中的一些老牌企業仍是不錯的投資選擇。聯合證券(lianhe securities)駐深圳分析師姚宏光表示,今年是汽車零配件企業調整的一年。強者恒強,弱者更弱。
中國汽車零配件行業的利潤增速今年開始放緩。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兩個月的全行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7%,而2007年的同期數據比2006年增長了90%以上。出口增幅也出現回落。今年第一季度,汽車零部件出口額增長了24%,低于上年同期的33%和2007年全年的35%。天相投資顧問(tx investment consulting)駐北京分析師王明存說,總體出口形勢顯然不好。王明存最近將她跟蹤的汽車零配件類股的評級從增持下調到了中性。她說,隨著鋼鐵和鋁等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幣的升值,中國的出口優勢已經不如以往了。
不過,一些分析師認為人們對汽車零部件行業有些過于擔憂了,尤其是對那些業內領頭公司來說。花旗集團(citigroup)駐香港分析師張文龍(charles cheung)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前景光明;同印度和墨西哥相比,中國仍占有優勢。張文龍說,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不大可能會損害優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僅占零件生產成本的5%左右,而在美國和歐盟,這個比例是20%-30%。他說,中國企業還能將產地從成本較高的沿海地區轉移到工資水平較低的中國西部。至于原材料漲價,張文龍指出,這是影響到世界各地生產商的全球性現象,他們因而有可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安信證券(essence securities)分析師孫木子說,總的來說,目前形勢對汽車零部件出口商而言并非不利。在他看來,如果中國企業的整合能迫使一些嚴重依賴廉價勞動力成本的公司退出,那么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管理完善的企業將會做大做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