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美國紐約,全美可替代能源高峰論壇上,見慣了中國玩具、鞋帽等小商品出口的美國記者,當看到一家中國民營企業竟然一次簽署72臺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美國合同,紛紛驚呼:中國制造也可以出口高技術含量的大型重裝備!《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道瓊斯新聞》等美國主流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
讓美國記者吃驚的這家中國民營企業就是廣東明陽風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明陽風電”)。這一次,明陽風電與美國格林亨特風能集團正式簽署了72臺寒冷(北方)型1.5mw變槳變速雙饋式恒頻并網風力發電機組合同,合同涉及標的7.2億元人民幣。這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w級大型風機項目首次出口美國。同時雙方還簽署了美方出資1000萬美元向明陽風電入股合同,形成中美兩公司在新能源開發技術領域的全面合作關系。
當中國制造在承受成本上升、市場變化、人民幣升值等壓力而面臨痛苦轉型之時,明陽風電的發展模式展現出中國制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從公司注冊到生產出中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抗臺風型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并創造中國首次出口美國風力發電機組,首次轉讓印度風電機組制造技術記錄,僅僅花了三年時間。明陽風電的發展歷程被世界風電裝備界譽為“神話”,而領導創造這一“神話”的明陽風電掌門人張傳衛幾乎一夜之間成為業內外的風云人物。近日,《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張傳衛。
“孤軍作戰”賭風電
在明陽風電辦公室等了半小時,記者終于見到了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新貴張傳衛。他剛接待完一位德國媒體記者的采訪,給了記者一小時專訪時間,后面還有一撥某地政府來邀他投資的官員等著。
談起15年的創業史,張傳衛首先從一串數字說起:1993年,生產價值1000元的普通配電箱;2000年,研究開發出價值100萬元的高壓變頻器;2007年,下線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一臺1000萬元。數量級的遞增對旁觀者來說,也許僅僅是數字的差別,而對于創業者本人,卻意味著點滴的積累和成倍的努力。
1993年,張傳衛從河南某市政府駐廣東辦事處主任任上辭職“下海”,拿出自己積攢的工資,又借了6000元,湊了1萬2千元組建中山市明陽電器有限公司,開發生產輸配電設備。
2005年,能源行業的多年闖蕩讓張傳衛看到了可再生能源裝備的巨大發展前景,尤其是風力發電產業。中國的風電資源很豐富,從新疆、內蒙、張家口,到北部灣,中國風電資源在地理位置上呈大s型,儲量高達5億千瓦裝機容量。國家已確定2020年的風力發電機的全國總裝機目標為5000萬千瓦。在今后的13年中,僅國內風力發電設備投資每年將超過500億元,每年新增裝機將超過500萬千瓦。
一幅遠大的藍圖在張傳衛腦海里慢慢展開,他決定開發風力發電機組。可是誰知道,一聽說要開發風電,公司人全部反對,大家都不理解,為什么守著當前蓬勃發展的事業還不滿足,要搞風險很大的風電。一位跟了張傳衛十幾年的副總經理甚至跪倒在地苦諫,張傳衛向記者回憶起這段往事,還頗有感慨。
幾乎是“孤軍作戰”,張傳衛從2005年6月開始醞釀風電項目,拉來投資者,為上馬風電項目籌措到資金。2006年6月,他注冊了廣東明陽風電技術有限公司,主營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風電工程技術及風力發電相關技術咨詢、技術進出口業務。就在2006年,公司總產值已經達到6億元,并組建了廣東明陽電氣集團公司。
張傳衛為他的“風電神話”拉開了序幕。
“自主創新”出成果
開發涉及多學科的高技術風電裝備產業,人才是關鍵?!帮L電神話”大幕開啟,隨著張傳衛四處招兵買馬,八方人才聚集而來。如今,作為一家省級高科技民營企業,明陽風電人數不多,博士卻不少,10個博士分別來自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目前明陽風電員工70%以上是科技人才,組建了空氣動力學、結構力學、重型機械、整體控制、復合材料、電網技術、質量控制等一大批專業齊全、年富力強的教授、博士、高級工程師的專家隊伍。
“風電太有前景,風電的事業吸引他們”,對于如此多的科技人才加入明陽風電,公司副總裁、被張傳衛稱為明陽風電第一人的王松認為還是事業第一,“那些高層次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擁有一個能開拓事業的良好平臺,而筑好巢引鳳凰是張傳衛的絕招”,他自己也正是受張傳衛共同開拓新產業的鼓舞而加入公司的。
人才高積聚使風電開發取得核裂變式的發展。明陽負責風電技術開發的曹博士深有體會地說:“過去一項研究時間拖得很久,可在‘明陽’,因為有一支良好的團隊運作,技術開發效率非常高,明陽科研與產業化都在企業,科研成果很快就會與市場連接起來”。
除了要堅持“以我為主”,積聚人才,為我所用,走創造性的聯合設計研發技術路線,也是張傳衛開發風電的制勝法寶。他認為,要搞國際化創新,而不是關起門來創新。2005年12月,張傳衛與德國著名設計公司aerodyn公司簽訂了共同開發1.5mw雙饋式變速變槳風力發電機組的聯合設計開發合同,充分利用明陽在igct應用技術上的四項國家發明專利核心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德國公司國際領先的風力發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取得巨大成果。這種國際化創新獲得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按照與aerodyn公司的事先協議,都屬于明陽風電。
自主創新聯合設計讓明陽風電短短15個月就開發出國際先進水平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2007年8月16日,我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抗臺風型1.5mw風力發電機組在明陽公司下線,并于同年9月在粵電湛江徐聞風電場一次性投運成功,期間兩次經歷10級臺風的襲擊,安然無恙。該型號風電機組已通過國際勞埃德船級社認證,明陽風電成了我國研制風機首家通過國際認證的廠家。國際化技術、國際化人才吸引聚集了國際化資本,美林、美國凱萊、意大利索法芙等紛紛入股明陽風電,也奠定了明陽產能三分之一出口的國際化市場優勢。
“全球布局”謀百億
“風電的成就,就是一步棋的問題,早一步晚一步,快一步慢一步?!?008年,對于張傳衛,是他打造中國風電企業航母,全面布局棋子的一年。貼近用戶布局生產基地、控股參股產業鏈是明陽風電產業制勝的兩大法寶。
西安、吉林、天津、內蒙四大基地在今年年初陸續啟動。加上中山的基地,明陽風電全國五大基地構建起龐大的產業基地群,通過控股或者參股方式,明陽風電實現了70%核心部件的供應鏈優勢。
陸上風機開發已經全面量產,張傳衛又把目光放眼到海上,明陽風電海上風機的研發又開始和德國aerodyn公司合作,研發同樣以明陽為主,享有該機組全部知識產權。新研制的海上風機體積更小,同時由于海上風速更高且更易預測,海上風電的開發將帶來明陽風電新的發展機遇。
張傳衛的眼光已經瞄上新能源裝備制造的領導者,他向記者形象地描述道:“明陽的品牌標識是一個球形體,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用明陽這個小球推動大球,為全球提供先進的風力發電機組,為清潔能源的廣泛使用,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010年,明陽風電風機產值要達到100億。這是張傳衛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如今,張傳衛的棋盤已經向國際延展,明陽風電正著手研究在美國達拉斯州收購當地企業,建設美國基地,而年底在美國上市也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