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哈洽會上有一位特殊的參會“代表”,他就是50歲的洪澤泉。老洪每天都在哈洽會場外向參會的客商們介紹自己的發明——馬鈴薯收獲機,尋求合作伙伴。
家住訥河的洪澤泉特意趕來參加哈洽會,為了推廣他研制了二十多年的馬鈴薯收獲機。為了將這套機械從夢想變為現實,他負債30余萬元,經常奔波于北京、沈陽、哈爾濱、齊齊哈爾、訥河等地,至今仍一無所獲。
癡迷于農業機械的洪澤權,1965年至1994年在訥河農村學習駕駛與修理拖拉機及農機具,年年參加收獲馬鈴薯的工作,便萌發了研制“馬鈴薯收獲機”的想法。1987年9月,他研制的第一臺“馬鈴薯收獲機”問世,但使用中感覺無法滿足生產要求。1994年,他賣掉自家的拖拉機和一些農機具,重新開始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1996年,他終于為自己研制的“牽引鏟式馬鈴薯收獲機”申請了發明專利。接著,他又改進設計出新型“馬鈴薯收獲機”并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結果卻因經濟條件制約而棄權。
為了研制出實用的機械,洪澤泉徘徊在理論、實踐、失敗、積累,再理論、再實踐、再失敗、再積累的循環里;為了多做幾臺樣機,他借遍了親戚朋友,最后妻兒離他而去;為了盡快將機械轉換成生產力,他撰寫了數萬字的技術資料……
黑龍江農業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周雷經理說,目前,在農機市場上還沒有成型的“馬鈴薯收獲機”。洪澤泉發明研制的“牽引鏟式馬鈴薯收獲機”應該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來源: 黑龍江新聞網-農村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