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杰,臺州天臺人。沈陽天臺商會副會長、沈陽圣杰傳動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陽圣杰工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商戰經典案例
制造業不僅僅是體力活,這是張國杰在傳動系統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后總結出來的經驗。當年在銷售產品時,張國杰就發現,國內產品與國際品牌產品質量上有差距,價格上更是翻了好幾番。
傳動系統說白了就是橡膠帶,兩根看似普通的帶子差別怎么這么大,張國杰敏銳地從中體味到一些東西。等到他自己建廠創辦沈陽圣杰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時,張國杰一開始就立志要做一流的產品。
張國杰從國外引進一套最先進的電腦設計軟件。當時,在國內同行業中,他的小廠是第二個配套這樣先進軟件的企業,這筆投資成為沈陽圣杰傳動系統有限公司那年的成本核算中最大的一筆支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事實再一次印證偉人的名言。第二年,這筆巨額投資就為張國杰帶來巨大的效益。此后,張國杰又先后引進4套先進的設計軟件,圣杰傳動系統迅速在同行中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在東北三省,“圣杰”,這家原本名不經傳的小廠,一舉在行業內掌握了話語權。
張國杰自豪地說:“遇到原材料上漲、成本遞增等不利局面,我們也不怕,因為我們掌握了國際一流的生產技術。”
帶著黑邊框的眼鏡,穿著豎領帶色紋的白襯衫,再配著細淺格子的灰色休閑褲,整體的搭配非常協調,看來,張國杰對服裝設計有自己的心得。
6月上旬,在遼寧大廈,記者接過張國杰的名片后覺得頗為意外:沈陽圣杰傳動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陽圣杰工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杰這身瀟灑的搭配與一家制造業老總的身份似乎有點格格不入。
張國杰對此的解釋是,這幾年他經營品牌服裝,耳濡目染,對于服裝設計當然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從制造業到百貨業,張國杰正行走在一條跨度極大的轉型路上。17年前,20歲的張國杰帶著大批天臺產的工業膠帶輾轉來到沈陽,從店員、店面主管、承包銷售、自主辦廠,張國杰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
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張國杰的性格如此。正是在這種精品思想的指導下,張國杰的事業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如今他已在沈陽、蘇州等地建起生產基地,在成都、大連、青島等地建起辦事處,銷售網絡鋪向全國各地。
事業上的成功,卻一直沒有消除張國杰的危機感。張國杰說,曾看過一本分析中國經濟走勢的書,印象極為深刻,其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前十年將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但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則是文化大國。張國杰認為,制造業不可能退出中國的歷史舞臺,但隨著工人成本的不斷增加,制造業的國際轉移會逐步顯現。張國杰第一次有了產業轉型的念頭。
張國杰的妻子非常喜愛時尚服裝,也曾自己經營過品牌服裝,效益頗佳。張國杰認為這是很有潛力的發展方向。人離不開吃穿住行,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走強,國人會越來越有錢,高檔品牌服裝的消費會越來越火熱。
張國杰一直在尋找機會,以實現成功轉型之舉。
在沈陽的十幾年,張國杰也結交了不少朋友。一次,朋友向他介紹了西武百貨的人事部主管。西武百貨是沈陽數一數二的精品百貨商場,可以說是當地高檔品牌服裝的風向標。人事部主管聽說張國杰有進軍百貨業的愿望后,又向他引見了西武百貨的總經理助理,而這位助理也是一個熱心人,隨即答應介紹一位老太太給張國杰認識。
可別小瞧這位老太太,她叫瑪麗蓮,從事過37年的國際一線品牌的代理,被譽為香港品牌服裝界兩個重要女人之一。雖然她退休后定居香港,很少過問服裝業的事了,但憑借在業界的影響力、人脈關系以及多年與國際品牌打交道的經驗,在別人看來與國際品牌很難溝通合作的事,在她這里,可以說是“小菜一碟”。
經過幾次預約之后,張國杰與妻子飛到香港,見到了這位服裝界的元老級人物。這次會面非常成功,瑪麗蓮對于張國杰夫婦評價不錯,認為這兩個年青人聰明而且有上進心。
人生,特別是創業的過程中,一個或是兩個特殊人物的出現,會起到關鍵甚至扭轉乾坤的作用。可能,這就是緣分吧。在瑪麗蓮的推薦和撮合下,張國杰順利引進了意大利品牌吉斯提娜。這個品牌的引進和經營的成功,也再次證明了瑪麗蓮老太太不俗的眼光和對市場的準確判斷。此后,張國杰又相繼引進了數個國際品牌,經營品牌服裝之路走得順風順水。
人生感言
人生的道路上,總會碰到很多困難。困難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這么回答:只要你認為那是困難,困難就會越來越難,成為一只攔路虎;可是,只要你有信心有決心,不把困難放在眼里,困難就成了一只“紙老虎”。
家鄉寄語
在外創業十幾年,回想起天臺老家,每每懷念的還是父母炒的青菜,那絕對是最純正的綠色食品。事實上,天臺山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包括旅游資源、千年沉積的文化資源,甚至還有那些并不起眼的土特產,這都是能打響天臺山品牌的瑰寶。
來源:臺州商報 陳遠天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