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萌副部長表示高速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社會主流圖景
1月12日,李萌副部長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高速移動互聯+人工智能,進而兩者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世界主流的社會圖景,重塑產業結構和社會生活,全面展現在我們的經濟、社會和人生之中。這一圖景來得會比我們預想的要快,當下已經露端倪。
李萌副部長指出,隨著5g的到來萬物互聯成為可能,移動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推動我們進入了移動化社會。同時,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加速進化,我們正站在智能化社會的門檻上,一腳門外,一腳在里。向后看,大量的弱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產業、經濟、社會生活中。向前看,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在各個層面加快進化和突破,我們已經清晰地預見到了智能化社會的未來。兩個當代最前沿的技術方向——高速移動互聯與人工智能在發展、在交匯、在融合,形成了一幅新的社會圖景,萬物互聯,萬智互聯。說未來其實并不遙遠,就在視野范圍內。
圍繞著未來社會的圖景,我們要增強建立和主導產業生態的雄心壯志和實際行動,完善科學布局、技術能力、產業生態和社會治理結構。這樣的圖景最需要的是有一大批企業參與細分領域的拓展和產業生態建設。在上一波信息化網絡化浪潮中,我國參與其中,成長起一批優秀的企業,產業獲得了巨大發展。但我們的產業是建立在別人主導的產業生態之上的,缺少先進大系統的構建能力,底層技術的支撐能力也還不夠,一些方面至今仍然受制于人并由此讓企業擔驚受怕。前些年國家和企業前瞻布局研發項目,一大批優秀的大中小企業共同努力,在兩個領域構建先進系統,突破底層技術,并開始有所建樹,在不少方面建立了初步的優勢。
面向未來,我們正在加緊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規劃,部署一批重大項目和產業應用,今年將圍繞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新型感知與智能芯片等方面部署16個任務,繼續建設企業開放創新平臺。我們將加大新一代互聯網研發與應用,繼續在5g以及后5g的更高速的移動網絡方面布局研發項目和基礎能力建設,以適應萬物互聯、萬物智聯的要求。去年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啟動了“寬帶通信與新型網絡”計劃,采用部省聯動的方式,重點圍繞多維可定義新型網絡、后5g等方向布局研發。我們正在從科研、應用、產業發展方面,推動人工智能與高速移動互聯向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中國有著多樣化的豐富應用場景,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有著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布局,能夠做好迎接這個融合趨勢的準備。
李萌副部長強調,我們過去幾十年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是選擇適合國情和科技發展趨勢的產業技術創新路徑,堅持從0到1的原創和從1到n的產業化規模化兩條腿走路、雙向互動。這個創新路徑當前仍要堅持,但要更加重視原創研究。我國的科技人員和創新型企業既善于從1-n的成果產業化規模化,也努力不斷掘進從0-1的原創研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國家一方面在科技發展的前沿領域超前布局,沒有滿足于1到n的巨大成就,而是根據中國的需要在重點領域進行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的研究布局。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特別是出臺一些激勵性政策,不斷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價值鏈位勢,科技支撐引領能力顯著增強。
堅持從0到1引領,從1到n放大,量變和質變,兩者協同互動、相互轉化,既形成保持中高速的發展動能,又培育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發展勢能。這是一個后發大國的正確選擇。只從1-n,現在日子很好過,但總是在原地平面畫圈沒有未來;只依賴0-1,前景美好,但未來沒來時就失去了現在。至于重點是先0-1還是1-n,走哪條路,要看具體領域和所處的發展階段,看基礎和能力。當然,要加快從0-1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國是現代科技的后來者,起跑線上存在幾百年的差距,在積貧積弱的國力下開始起步,走過了艱難的歷程,進步之快是任何國家都不可比擬的。但科技發展存在差距大、不平衡問題,科學的積淀和技術積累不豐厚,重技術輕科學,存在實用主義傾向,產業技術面臨急需解決的短板,所以要踏踏實實地進行積累,進行追趕,力爭取得更多原理性、規律性成果,在關鍵核心技術原創上取得重大突破。
李萌副部長還表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要落實落地,加強區域創新是一個重要方向。區域創新的活力是我國的一個巨大優勢,要進一步激發出來。區域創新是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縮小版,當然這種縮小版不是同構的。區域創新的重點要從原來點面線的推動向構建創新生態和系統提升能力轉變。研發生態上,主要是指研發布局、人才、專利、科研機構等要加強;產業生態上,與科技創新密切相關的高端制造業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要加快發展;資金供給生態主要體現在風險投資、多層次資本市場、財政投入、稅收支持等方面,不斷完善措施;政策生態上,各地出臺了很多政策,力度也很大,但在各方面的政策設計中要注重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形成合力,避免政策打架、相克和相互抵消。還要從小切口入手推動政策落地變現,比如推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讓企業和科技人員真正得到實惠。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