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客車行業的整體表現并不好。”1月11日,由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主辦的第16屆客車市場研究會在江蘇丹陽召開。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秘書長佘振清一針見血地給過去的2018年做了總結。
?我國客車市場提前入了冬
佘振清介紹,在過去的2018年1—11月份中,企業累計銷售5米以上客車178834輛,同比下降11.54%,其中座位客車(公路客車)下降14.7%,校車下降22.69%,公交客車下降1.86%,其他客車下降27.68%。
在40家企業中有32家涉及新能源客車領域,5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銷量為72855輛,同比下降5.73%;傳統客車銷量繼續下滑,整體銷量為105979輛,降幅達15.14%,其中座位客車下降11.77%,公交客車下降38.64%。總銷量中,大型客車銷量70082輛,同比下降12.10%;中型客車銷量54731輛,同比下降4.60%;輕型客車銷量54021輛,同比下降16.98%。
“2018年我國客車市場提前進入了‘冬天’。”他預計,2018年5米以上客車銷量約21萬輛,同比下降10%。
?為何如此不佳?
因為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原因,客車在我國人民的交通出行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我國不僅是客車消費大國,也是客車生產大國。但為何在2018年卻表現如此不佳?
面對客車行業的“冰冷”,佘振清分析,2018年,客車行業發展呈現五大態勢:一是現狀,資本重組善始善終者少,身陷泥潭者多。他表示,在客車行業的發展歷程中,無論是中外合資,還是國內企業間的并購重組,鮮有成功案例。
二是趨勢,客車市場已經提前入冬。佘振清認為2020年以后,隨著新能源補貼退出市場,客車行業將面臨3-5年的市場空窗期。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公交客車市場嚴重透支。預計2020年之后,公交客車年度銷量將下降50%,年度銷量回歸到5萬輛左右;原因之二是公路客車需求連年下降。保有量從2012年的87萬輛下降到2017年的81萬輛,而且有加速萎縮趨勢,2017年同比下降12.05%;最后是客車出口受制于國際經貿環境的變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
三是困惑,校車進入“死胡同”,校車從2011年開始進入市場,2013年銷量超過2.8萬輛,達到銷量高峰,之后每況愈下,2017年市場規模2.1輛,預計2018年1.7萬輛。
四是難題,沉淀在終端的二手車將成為壓垮客車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佘振清表示,到2018年年底,我國大概有超過20萬輛二手公交車,但當行業發展處于下行周期之時,消化這么大量的二手車將是個困難的問題,這些沉淀的二手客車對新車銷售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五是企業,新進入者面臨大考。佘振清認為,傳統企業抗風險的辦法較多,如提前布局、拓展渠道、壓縮戰線、轉嫁壓力等,而新進入者則面臨大考,因為市場是殘酷的,市場好一俊遮百丑,需求不足將很快檢驗出誰在“裸泳”。
?2019年將同比下降5%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客車需求增長是促進客車行業發展的新動能,未來將大有可為?!辟苷袂逭J為,旅游客運或成為傳統道路客運企業轉型升級的新選擇與新方向。
他表示主要理由包括:一是政策密集出臺,旅游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二是全域旅游促進旅游客車需求升級;三是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旅游客車需求增長的催化劑;四是無人駕駛客車可率先在旅游領域落地;五是房車將茁壯成長。
根據以上種種因素,佘振清預計,2019年,銷量下滑仍是主旋律,5米以上客車總銷量約20萬輛,同比下降5%左右。具體是:座位客車總銷量8萬輛,同比下降5%;公交客車總銷量9萬輛左右,同比下降10%;校車銷量1.5萬輛左右,同比下降10%;其他客車1.5萬輛,同比略有下降。其中,新能源客車同比下降10%左右,總銷量預計9萬輛(其中公交客車7.5萬輛,座位客車0.5萬輛,物流車1萬輛)。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