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機器換人”催生效率變革
昨天(1月8日)下午,紹興京山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6臺三軸焊接機器人一刻不停地對汽車底盤零部件進行焊接,自動完成上料、下料及焊接工序,每個產品只需花2分鐘。“機器人比人工焊接效率提高了四五倍,產品質量穩定性也大大提高。”京山汽配相關負責人周建國說,公司今年還將采購更多的機器人。
一支新的“產業大軍”在紹興嶄露頭角,它們就是“機器人大軍”。來自市經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紹興全市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1938臺,目前在役工業機器人共達8938臺。“企業對工業機器人需求正不斷增長,在紹興制造業版圖上,機器人應用的密集度正逐年上升。”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紹興,注塑包裝、汽配等行業率先大規模“機器換人”,此后,在軸承、銅加工、廚具、印染、照明、襪業等行業全面開花,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走進了傳統企業的車間。陽光照明上馬了一個年產0萬套led照明產品技改項目。“項目采用了自動貼片生產技術,每條生產線可減少人工24人,產品合格率卻大大提高。”公司項目總監鄭東認為,當前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價格的競爭,而是技術的競爭,機器人帶來的效率變革勢不可擋。
隨著“機器人大軍”的崛起,紹興制造業已從爭奪人口紅利轉向爭奪“機器人紅利”。車間里大量勞動強度高、危險系數大的工種,諸如物料搬運、電弧焊、高溫切割、鑄造、噴漆等,不少實現了無人化。浙江旗濱節能玻璃有限公司去年6月投產的綠色節能玻璃項目,應用了7臺3軸以上的工業機器人。“一期投資3億元,2億元花到了自動化設備上,替代了大量的一線操作工。”公司負責人俞新說。
紹興市還出現了智慧工廠,成為紹興智造的代表。在新昌萬豐摩輪智慧工廠,從產品鑄造到包裝基本實現“機器換人”,一個個寬敞的車間里,機器人在流水線上忙碌著。整個智慧工廠一線工人只有200余人,而各種機器人有360臺。這樣的工廠如果按照常規生產要求,需要1000多工人。
據介紹,紹興市已專門出臺工業機器人應用倍增計劃:到2019年末,全市擁有在役工業機器人10000臺,制造業使用機器人密度120臺/萬人,均比2016年末翻一番。(責編:郭揚、翁迪凱) 40 40 > 40 40 >
29 23 >
原創推薦
19 20 >浙江頻道
19 20 >浙江頻道
19 20 >浙江頻道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