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們沒有大企業的資金后盾,卻有科技創新的法寶,我市不少中小企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技術人才,加強自主研發,創造了一個個經濟“奇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科技創新看民企”欄目,以中小企業為對象,講述他們科技創新的故事,希望能給我們帶來啟發。
進去的是自來水,出來的是可直接飲用的凈化水……在走進千家萬戶的凈水器里,一個核心的部件——全自動水處理多路閥,就出自溫州人之手。它,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國內的自主研發,使凈水器價格大大下降。
日前,鑒于全自動水處理多路閥對鍋爐水處理行業帶來的影響,受中國鍋爐水處理協會之邀,潤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作為主要單位赴北京修訂了國家標準,將該產品的部分技術條件及要求寫入了國家標準,成為行業的標志性產品。
“你這個閥可給我們中國人爭了口氣。”事隔兩年多,同行這句話還時常在楊潤德耳邊響起。
2005年,楊潤德的企業翻開了歷史性的一頁。由潤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款“全自動水處理多路閥”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奠定了其在國內水處理行業的地位,并贏得了中國十大民族品牌稱號。
回首走過的路,楊潤德頗多感慨。
2000年,已經不年輕的楊潤德離開國企,憋著一口氣,創辦了潤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從事控制閥生產,并率先投身當時的新興行業太陽能。因為市場的空白,進入這一行,為他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幫助企業走上正軌。
2004年,楊潤德瞄上了水處理行業。據他介紹,當時智能化多功能控制閥正廣泛應用于工業及民用水處理系統,而能生產控制閥的全球僅兩家公司,一家是ge公司(美國通用電氣),一家是美國pentair公司(全球最大專業水處理設備制造商),市場幾乎被這兩家所壟斷,也導致控制閥價格昂貴,以該控制閥作為水處理裝置核心部件的水處理設備無法普及。2005年,潤新成功研發“全自動水處理多路閥”,在水處理行業引發新一輪“洗牌”,并成功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還先后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申請了發明專利。
從當年10個人的艱難起步,到后來280名員工還人手不夠;從租用停車棚辦公,到新廠房投入開建……潤新的“8年抗戰史”可以用超速發展來概括。在楊潤德看來,戰略眼光加上不斷創新和永不止步的精神,就是潤新的成功之道。
憑借著掌握的核心技術,潤新與外商的合同中總有些“牛氣”十足的條款:款到發貨,出口退稅不變,匯率動態變化……面對今年特殊的經濟形勢,潤新仍保持了高增長速度。到今年7月底,公司已累計完成銷售額4950萬元,同比增長52%。
來源:溫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