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阡陌縱橫的田野,變成了寬敞明亮廠房;曾經塵土飛揚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干凈平整的水泥路......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飛速發展中的鳳臺縣經濟開發區來說,只用了區區五年的時間。
傳統的鳳臺工業經濟只依靠化肥廠、水泥廠、天河化工總廠等一批老字號國有企業,改革開放以后,在市場因素的作用下,這些企業或改制或倒閉,鳳臺工業經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2003年開始,淮南市明確了到2010年建成億噸煤炭基地、1000萬千瓦華東火電基地、100萬噸化工產品和100萬噸合成油煤化工基地的發展目標,鳳臺縣成為了這"三大基地"的主戰場。
圍繞市總體規劃,鳳臺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超前謀劃,設立了以煤電化產品配套服務基地為定位的鳳臺縣經濟開發區,并以此為平臺,筑巢引鳳,制定了打造煤礦裝備機械制造業基地的發展戰略。
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鳳臺縣開發區立足自身優勢做文章,形成了"四大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建設煤礦裝備機械制造業基地,鳳臺縣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勘探表明,鳳臺縣境內已探明煤炭儲量在120億噸左右,可開采儲量達70億噸。為了加快并有計劃地開采原煤,緩解國家能源壓力,多年來,鳳臺已建設投產了新集、張集、顧橋等幾大煤礦,楊村礦也在緊張地進行建礦前的各項籌備。有的煤礦無論開采技術還是產量規模都位居全國乃至亞洲前列。隨著幾大煤礦和鳳臺電廠的投入運營,鳳臺已成為全國深井采煤的第一大縣。
建設煤礦裝備機械制造業基地,鳳臺縣具有堅實的發展平臺。鳳臺縣經濟開發區自2003年5月設立以來,規劃總面積達1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控制面積5.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4.31平方公里。開發區一期定位為煤-電-化產業的配套服務基地,主導產業為礦山制造、電子電器、汽車改裝及配件生產等。2006年2月,鳳臺經濟開發區被國家發改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從道路建設、水電配備、綠化水平等硬件設施,到政策措施、服務質量的軟件條件,都得到了巨大提升。五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鳳臺經濟開發區無論企業數量還是經濟規模都實現了質的跨越。
建設煤礦裝備機械制造業基地,鳳臺縣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鳳臺縣在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的同時,自覺強化服務意識,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使開發區上下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得到提升。對進駐開發區的企業,有關部門實施全方位跟蹤協調服務,小到證照辦理,大到工程建設、環境維護,開發區管委會專人全程跟蹤服務,受到了投資者的高度評價。2007年5月,鳳臺經濟開發區榮獲"安徽省首屆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榮譽稱號。
建設煤礦裝備機械制造業基地,鳳臺縣具有有效的運作模式。一是依托鳳臺能源優勢,將開發區定位為煤電化產業配套服務基地,吸引了省內外多家煤礦機械生產企業進駐開發區,煤礦裝備制造基地出現雛形。二是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為緩解縣財政壓力,開發區采取"引鳳筑巢"、分期付款等靈活方式,將開發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交給有實力的企業,由他們墊資修建,使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得以提速。三是注重招商引資方式方法的更新與結合。采取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隊駐點招商等方式,取得明顯成效。四是拓寬融資渠道。開發區想方設法與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徽商銀行等銀行聯系,積極推動銀企合作,有效解決了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受到了企業和金融單位的歡迎。
五年來,鳳臺縣以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平臺和載體,通過引進先進的發展理念、技術和管理,更新和拓展了全縣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和服務意識,有效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發展地方經濟。
截至目前,鳳臺經濟開發區共簽訂進區項目合同50個,其中有14家煤礦機械制造加工企業,產品涉及皮帶機、刮板運輸機、礦車采煤機、液壓支架、液壓閥件、特種電纜等數十個品種。煤礦機械生產企業的聚集,使鳳臺縣成為了安徽省煤礦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開發區財政收入622萬元,新增就業崗位2000余個。2008年,開發區新簽入駐企業15個,到位資金3億元。經濟開發區已經成為拉動鳳臺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