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南平天和機械公司高級工程師、總經理謝澤良站在公司剛剛研制出來的一臺留胚大米精加工機械前底氣十足。因為這臺機械的意義可不一般,它是國內第一臺加工留胚米率達到90%以上的南方長粒米加工機械,其留胚率超過了國際上最先進的日韓同類設備5%。
“留胚米加工工藝的成熟,以及留胚米在市場上的流行將給中國的大米消費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它將改變中國傳統大米加工工藝,除去米胚的舊工藝。”謝澤良說。
那么什么是留胚米呢?胚芽米是指稻谷在加工過程中能保留其胚芽部分的一種精制米,胚芽位于胚軸的頂端,能發育成胚葉并生長,故胚芽米被稱為具有生命力的“活米”。胚芽在一粒大米中按重量只占3%,但其營養卻占一粒米的50%,被譽為“天賜營養源”。胚芽蘊含豐富的蛋白質、淀粉、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質,且含微量元素鈣、鐵、鋅、硒等。上世紀20年代,留胚米首先在日本問世,日本就陸續生產,1977年7月15日,日本確定留胚米為正式產品。目前,胚芽米已經風靡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研究開發留胚米,但是大米的留胚率一直得不到提高。
自信來自實力,作為我省唯一的糧食機械專業廠家,天和機械公司的前身是南平糧油機械廠,2003年轉制后,企業發展迅速,實現了出口的突破。今年3 月,謝澤良的個人專利“三振雙槽節能碾米機”,改變了傳統的三機作業的碾米方式,被國家科委認定為“科技成果達到國際水平”、“新產品達到國際水平”。謝澤良的達到國際一流指標留胚米加工機械正是在這臺先進機械基礎上的改良。
謝澤良的這臺機械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攻克了中國南方長粒米在加工留胚米時候的難題,國際上加工留胚米最先進設備為較早研究留胚米的日本,但是日本的緯度較高,其出產的稻米米粒為圓形,接近中國北方的大米,因此他們的設備對中國南方加工留胚米并不適用,而謝澤良的設備正填補了這個空白。
目前,國家正在加緊對留胚米的國家標準的制定,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出臺國家的標準。在一些大城市的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一些留胚米的產品,但是由于機械加工水平不高,留胚率僅有50%%,可售價卻比普通大米高一倍多,如果按國際上的標準,這些米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留胚米。“近日,有來自廣東和省內的8家大米加工廠的負責人前來看樣機。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推廣留胚米的機遇來了。”謝澤良自信地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