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場金融風暴史無前例,對行業、企業都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中聯重科的業績增長還會繼續,中聯重科的“千億計劃時間表”(即到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進入工程機械世界前十名。2015年突破1000億元,最終進入前五強。)也不會推遲。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進入世界工程機械前5強。”習慣了他平日里堅持的低調行事風格,中聯重科董事長兼ceo詹純新的開場白還是讓記者有些意外。
采訪時,詹純新很忙,幾經周折才與他在volvo轎車里完成了這場對話。
a
【關于“工程機械之都”】
“先做中國龍頭,再做世界王者”
正月初八,180多臺設備在鞭炮聲中從中聯科技園魚貫而出,發往世界各地。每年的這一天,是中聯開工的日子。當天的場面給記者的感覺是,今年的氣勢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強大。讓記者意外的是其中一臺設備上橫掛的標語:“把長沙建設成工程機械之都”。為什么僅僅是長沙呢?“一個徐工集團的生產總量就足以超過湖南三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的總和
,所以我認為現在提世界工程機械之都還過早。”詹純新向記者表達這個觀點。相反,中聯重科的同城對手——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曾極力向管理層及媒體薦言“將長沙建設成世界工程機械之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詹純新不認同的是現在就提出將長沙建設成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但以中聯為首的湖南三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發展勢頭強勁,成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還是大有希望。”中聯一名負責人解釋。
在詹純新看來,湖南的工程機械行業近年來在逐漸凸顯優勢,發展迅速,我省已成為工程機械強省。“我說的是強省,而不是大省。國內工程機械的大省是江蘇與山東。”不過他也表示,包括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都充滿活力,帶動了一批配套園區與企業,無論從市值、企業增長速度及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都能看出來,湖南一定會從“強省”發展為“大省”,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b
【關于“超級產業”】
“一個3000億的巨大產業”
作為湖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工程機械行業被各界寄予厚望。“這是我省可以打造為超級產業的行業之一,是將來有望做到2000億乃至3000億的一個產業。”詹純新說,相比較而言,工程機械產業是一般性競爭的制造業,有別于有色與冶金,帶動作用比較強。而且一個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可以有很多配套企業,對湖南經濟能起到帶動性作用,也是當前省內最強的支柱性產業。
詹純新的說法得到了券商的認同。方正證券最新出爐的報告就預計,考慮到湖南基礎建設需求旺盛,未來4年將投資4000億進行高速公路建設,將帶動gdp增加8500億,湖南工程機械行業2008年產值將達到440億元,2009年將達到500億元。
采訪中,談到對省內其他企業的發展建議,詹純新開出了三劑“良藥”:首先技術上要有自主創新,這是企業立足的根本之所在;其次,品牌上要打造國內乃至國際知名品牌。因為如果沒有幾個響當當的品牌,很難說產業有優勢,尤其是打造超級產業的國內國際品牌;第三,企業應該走出去,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如果僅限于本土,它的發展就有局限性,尤其是當國內需求出現微小變化都會受到影響。他告訴記者,根據中聯的規劃,當公司產值達到1000億時,將有60%為國際市場所貢獻。
c
【關于“金融風暴”】
“千億計劃時間表”不變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快速下滑等多重因素影響,大多數工程機械上市公司面臨需求萎縮、庫存高企和資金緊張等一系列問題。“危機對我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出口方面,但與其他企業相比較,我們的經營性現金流很好。”詹純新介紹,雖然金融危機在去年四季度對公司造成了一定沖擊,企業正在過冬天,但公司還是基本完成了年初所訂的計劃。
詹純新解釋,出口受到影響,并不是總量下降,而是增長速度相對放緩。原因是公司出口的基數本身就小,加上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不大,歐美等國家市場的萎縮,對于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出口不會帶來特別大的影響。相對歐美同類企業,這場危機對公司的影響要小多了。但是未來兩到三年,公司的出口還是會受到影響。
不過,隨著國家4萬億拉動政策的出臺,詹純新表示,公司已有相關產品“感覺到了機會”。利好政策可能會有一定滯后效應,但明年繼續實現增長的目標不會改變,也不會影響千億計劃時間表。“中聯重科歷史悠久,品牌影響力廣泛,技術實力也雄厚,在產品市場由外向向國內轉移的過程中反應比較積極和迅速,應該能在未來國家啟動國內基建投資的過程中贏來比較多的機遇。”中信建投證券湖南總部研究總監劉亞輝博士告訴記者,“自2008年11月以來我一直在向客戶不遺余力地推薦中聯中科的股票,看中的正是企業及其掌門人推行的穩健經營風格。”
總編輯點評:
國際視野成就未來“王國”
曾經有人評價:“不管外界有多大關于時機和價格的質疑,中聯并購cifa,都將極有可能比肩當年聯想收購ibm之經典案例。”
也正是基于此,去年,意大利國內最大財經媒體《24小時太陽報》曾用3個整版,首次把“站在全球化高度的中國企業家”詹純新濃墨重彩地介紹給意大利民眾,稱中聯重科是中國政府倡導“走出去”戰略的企業先鋒,將中聯重科并購cifa評價為中國制造實現轉型的鮮活標本。“國內工程機械制造業,要想繼續發展,或者持續發展,必須走全球化的路子。我們最終就是要找到一條中聯重科實現全球化的路子,找到一條適合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路子。”詹純新是湖南為數不多的極具國際視野的企業家之一,沉穩而不失激情,在2008年揮灑了一系列大手筆:通過收購新黃工,進入到市場容量最大的土方機械行業;通過收購湖南車橋,降低其車橋采購成本,提升和穩定主機產品質量;通過收購意大利cifa,獲得品牌、技術和海外分銷渠道,大幅拓展海外市場。這一系列收購行為,展現的是中聯雄視天下的萬丈豪情。
追求完美的詹純新曾多次提到,他的目標是將中聯打造成一個“中國工程機械制造王國”,一個擁有眾多“諸侯”的“王國”。因此,他認為中聯不應該只生產產品,還要“制造”企業家。“復制一批管理精英,當中聯不是只有一個好的企業家,而是有一批好企業家時,我們才能爭做中國最好的企業。”
沉穩的背后,潛藏的往往是雷霆萬鈞的強大力量,相信穩健沉著的詹純新,能盡早成就他的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機械霸業。(楊山青)
來源:三湘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