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終總結時,當各位在埋頭整理各種年終報表數據時,血淋淋的數據不由得讓身處陶瓷行業的我們焦慮難眠。
近期,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公布建陶行業前十個月的行業數據:
2018年前十個月全國陶瓷磚產量為77.4億㎡,同比下降19.8%;
規模以上建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610億元,同比下降31.3%;
利潤151.9億元,下降37.9%,銷售利潤為5.82,減少0.01%;
企業虧損面15%,同比增長0.08%;
庫存增長4.13%;
負債額1183億元,增長7.57%。
根據各建陶產區公開的消息,受環保高壓限產,產品庫存爆倉壓力今年陶企停窯檢修時間普遍提前,從11月份開始,陸陸續續大部分陶企進入停窯,12月月頭北方產區停窯率高達90%,江西、廣東產區也迎來停窯高峰期。大部分企業生產線負責人對于明年開窯時間預期持不樂觀態度。業內許多人士認為2018年建陶行業寒冬行情將在2019年延續,甚至將更嚴峻。
“活下來”作為關鍵詞,將是年終總結年前規劃必用詞
2018年12月18日,在2018中國陶瓷行業整裝趨勢論壇上,華美樂家居集團董事長鄭曉利說:“2018年對我們行業來說是寒冬,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2019年將更加寒冷。我預計未來五年,建材行業,不管是制造業、流通業、家裝行業,有一半都會倒閉。這是為什么?因為各種各樣的市場環境,經濟環境,環保,國際環境等等,當然也包括房地產的政策和精裝樓盤的全面時代的到來,所以未來的五年,可能很多企業都會垮,都會關門。“他認為,身在這個行業的企業有兩個選擇:
第一,選擇體面地退出。就是很有計劃的,有步驟地,很體面的退出這個行業。
第二,選擇堅持。當然堅持的結果是兩個,一個是被動的退出,當然是被別人打敗了,痛苦地退出。還有一種結果,因為堅持,成為贏家。行業加速進入“剩者為王”變革階段,活下來考驗的既是企業掌舵者趨勢預見性,也有戰略運營的快速布局和反應。
縱觀整個陶瓷行業目前具備當下市場競爭優勢的企業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面:一、低成本優勢企業二、差異化、具備聚焦優勢的企業。瞄準長處,放大競爭優勢,將自己能做好的做到極致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活法。第二種活法,增強“協同”優勢。
2018中國陶瓷行業整裝趨勢論壇的主題為:“協同行動,整裝再發”。看到這個主題時,筆者心底涌現了莫名的振奮和激動。因為在陶瓷行業告別高速野蠻增長期,在紅利盡失的寒冬中,終于有人在開始為構建整個建陶的生態在做出努力。
2019年陶瓷行業整體發展路徑呈現兩個走向
1、大企業憑借資產和品牌資源整合優勢,一方面會加大投資全球化戰略,為品牌贏得更多新增長先機;另一方面會將進一步加大加快和整裝公司、房地產公司的合作,通過對流量口的跨界整合來占據市場制高點;
2、中小型企業通過品牌創新優勢,憑借產品、設計、展示、渠道服務、營銷推廣等等差異化優勢滿足新消費群體多樣化個性需求,占據80、90后新消費主體客群的心智贏得新的生機。
不管走哪一種路線,需要正視的是隨著近年來掌控著流量口的地產公司、工裝、家裝、整裝、電商采集等等平臺對材料商的跨界整合,迅速轉變角色,重新定位價值,才能在這次“小流通”到“大流通”流量口之變中爭得一席之地。將來,傳統代理商將會逐步轉化為品牌在終端的運營服務商,生產廠家也逐步會變成地產公司、工裝、家裝、整裝、電商采集等等平臺的服務商。其中,從材料供應商轉變成為服務商,考量的就是我們企業協同服務能力。在互聯網解構整個產業升級,渠道秩序重組的過程中,如何高效協同,為其服務是其品牌唯一可以留在市場的憑仗。
協同,也將是陶瓷企業活下來的另一種活法。
來源:陶瓷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