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系列文章之態勢篇(四):重視化解新挑戰
2018-12-28 17:16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原標題:人工智能系列文章之態勢篇(四):重視化解新挑戰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愈發迅猛,世界各國與科技公司紛紛開始搶占這一產業制高點。2017年7月,我國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發展人工智能提出了全面、細致的目標。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
雖然人工智能加速普及,為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提供了重要驅動力,為諸多行業的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但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人工智能也帶來了一些全新挑戰。例如,人工智能道德倫理以及個人隱私保護問題等。
新年將至,值此新舊交替之際,中國智能制造網推出系列文章,淺析人工智能發展點滴。今天推出態勢篇其四:人工智能發展需重視化解新挑戰。
人工智能帶來全新挑戰
作為一項顛覆性前沿技術,人工智能的應用影響甚廣,不僅在科技領域掀起了創新浪潮,更是推動了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不過,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也可能將對人類就業、社會倫理、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等造成潛在威脅,不能等閑視之。
在就業機會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普及,在交通、金融、醫療、教育、司法等諸多行業的應用日趨深入,導致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得不擔憂起“飯碗”問題。業內專家表示,司機、教師、醫生、金融分析員、律師等眾多職業中,很多人都有可能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特別是知識、技能掌握不足,工作內容較為重復、簡單的就業人群。而一旦出現大量失業,那么必然將影響到社會穩定與民生福祉。
在倫理道德方面,實際上很多科技大佬或是科學家都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抱有戒心、疑慮,包括霍金、馬斯克等。人們既擔心人工智能將來會脫離人類的控制,最終反抗人類,也擔心人工智能的應用會對現有的人類倫理道德標準產生沖擊。例如正在加快實現商業化的自動駕駛汽車,就面臨著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將如何選擇保護對象的難題,這對于執法部門判斷事故責任也是一大挑戰。
在個人隱私方面,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深度學習、機器算法等核心技術愈發受到重視,對于數據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人工智能的進步,將依賴于海量數據的支持,而這必然使得個人隱私數據利用成為常態。大量的個人隱私信息被商業巨頭所掌握,不論是出現泄漏情況,還是被不法利用或被黑客竊取,都將造成嚴重后果。
在國家安全方面,一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這樣不僅有可能改變世界力量格局,而且也有可能引發無法控制或無可挽回的意外危機;二是隨著智能化、網聯化的不斷推進,網絡安全風險日益嚴峻,人工智能在助力安全防護的同時,也有可能被黑客利用。
如何化解人工智能諸多隱患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在堅持穩步、合理發展的同時,也必須高度重視背后潛在的安全風險,持續強化危機監測與預防監管能力,從而盡最大可能避免隱患的發生,讓人工智能發展能夠一直走在可靠、可控的軌道上。
首先,政府應當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倫理道德規范,并結合行業力量,加速制定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管理、應用的相關標準。另外,政府應當強化、細化對于人工智能企業及產業發展的監管,防范出現潛在危機。同時,政府也需要重視對于人工智能的整體宣傳,讓民眾能夠加深對人工智能的了解。
其次,企業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人工智能標準規范的制定當中,嚴格遵守人工智能法規與道德標準,合法并謹慎收集、儲存、使用個人隱私數據,做好維護數據安全的各項工作。此外,企業還應聯合教育機構,加強對員工進行培訓,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
最后,個人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充分認識到個人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做好隱私保護各項措施;面對可能遭遇到的人工智能“搶飯碗”問題,要學會未雨綢繆,主動、積極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做到有備無患、把機會掌握在自己手上。
通過針對性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絕大部分挑戰都能得到有效解決。面對人工智能廣闊的發展前景,沒有任何國家會置身事外,我國自然也不能錯失這一機遇。因此,挑戰不意味著末路,勇于跨越障礙,才能走向更遠的地方。只要提前準備應對之策,有效化解各種安全隱患,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諸多利好,將推動人類社會、經濟、科技迎來突破性發展。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