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人工智能與巨型城市
北京|馮驥才《單筒望遠鏡》新書發布會
時間: 12月28日(周五)13:30-16:30
地點:人民文學出版社
嘉賓:馮驥才
馮驥才《單筒望遠鏡》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這部近十五萬字的長篇小說是馮驥才繼《義和拳》《神燈前傳》后的又一部長篇力作,12月28日下午,將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召開小說的新書發布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與馮驥才先生面對面交流。
北京|聽見,遙遠與切近的風 ——《會飲記》誦讀分享會
時間: 12月29日(周六)14:30-17: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4f
嘉賓:李敬澤、邱華棟、魯敏、梁鴻、徐則臣等
《會飲記》收錄了李敬澤近年來在《十月》雜志專欄刊登的系列隨筆,是他繼《青鳥故事集》《詠而歸》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澤將在現場與讀者交流,并與嘉賓一起為讀者朗誦。聽風起,聽李敬澤和他的朋友們“會飲”……
北京|姜老刀《日食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吃一生》 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12月29日(周六)19:30-21:30
地點:朝陽區藍色港灣國際商區
嘉賓:姜老刀(本書作者、導演、罐頭場創始人)
一群人,一只貓,一日一食一記。用心制作美食,用情感和故事賦予美食獨特的意義,是姜老刀喜歡的記錄生活的方式。姜老刀說“美食不是我生活的調劑品,而是助我渡過難關的重要存在。”五味雜陳的人生,有時需要一點時間的療愈,又或者是,一塊蛋糕。
北京|莎士比亞與現代文學:你和莎士比亞最近的一次接觸
時間: 1月1日(周二)15:00-17:00
地點:朝陽區七圣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3025室
嘉賓:達特茅斯學院英語系英語文學教授brett gamboa
“莎士比亞將語言運用到極致,超過了任何我們有記載的文人。”莎士比亞作品中豐富的詞匯、生動的比喻、一詞多義造成的幽默滑稽效果等,對現代文學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公歷新年的第一天,達特茅斯學院英語系英語文學教授brett gamboa將與你相聚單向空間,為你講述“莎士比亞對現代文學的影響”。
上海|梁文道×王占黑×沈大成:青年寫作者的“現實主義”
時間: 12月28日(周五)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寶珀上海新天地旗艦店(太倉路181弄17號)
嘉賓:梁文道、王占黑、沈大成
五彩斑斕的上海街道英雄,魔幻想象中奔馳的邊緣人。青年作家所書寫的日常與幻想,在當下現實語境中,邊界是否已逐漸消弭?在2018歲末的 “寶珀·理想國青年作家論壇”上海站,將由梁文道先生和第一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首獎得主王占黑、決選名單作家沈大成一起對談:在日常與幻想之間,青年寫作者的“現實主義”。
上海|人工智能與巨型城市
時間:12月28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陸家嘴圖書館3樓·融書房(浦城路150號)
嘉賓:吳晨(《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
如果要選出一個2018年科技熱詞,很多人會將手中的選票投給“人工智能”。隨著技術的飛躍進步,人工智能這只“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停留在科幻小說中的人工智能熱已告一段落,而轉向探討該如何在商業中實現人工智能的應用。人工智能和城市發展有什么關系?它會給城市帶來哪些變化?會給城市發展提供哪些新思路?本期陸家嘴讀書會“新鄉愁:探索未來城市”主題月活動的最后一場邀請到《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與大家一起聊聊“人工智能與巨型城市”。
上海|去愛那可愛的事物:思南經典誦讀會第37期·奧利弗的詩
時間:12月28日(星期五)19:30—21:00
地點:上海市黃浦區復興中路523弄15號思南公館22座奕思創e-stronger眾創空間二樓
嘉賓:雅眾文化編輯曹雪峰
奧利弗在森林里寫下的,是她對自然、情感和信仰的理解,而身處城市的我們,又該如何辨認生活中的“可愛事物”,并且“去愛那可愛的事物”?2018年的最后一場思南經典誦讀會,邀請到雅眾文化編輯曹雪峰,共讀詩人奧利弗短小雋永,深含禪意的詩歌。“瞧,此刻,我將開始新的一天,滿懷幸福和感恩。”
上海|與詩人和熱紅酒一起度過2018年最后一個周六——塔比澤詩集《奧爾皮里的秋天》朗讀賞析會
時間:12月29日(周六)19:00-20:30
地點:衡山路880號衡山·和集
嘉賓:駱家(詩人、俄語詩歌翻譯家)、潘維(詩人、國家一級作家)
吉茨安·尤斯金諾維奇·塔比澤(1895—1937),格魯吉亞著名詩人,蘇聯時期象征主義詩人流派“藍角”文學組織的發起人之一。俄羅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尤里·特尼亞諾夫在評價塔比澤時,寫道:“我知道他的詩歌是如何寫出來的……第比利斯城對于吉茨安來說,就像他自己居住的房子……對于他來說,歷史不是書本典籍;不是的,歷史就在他的心中,歷史就跟他在一起,他對歷史感同身受,因而對于我們、對于俄羅斯藝術、對于俄羅斯詩歌,對于所有這一切他熱愛并深刻理解的這一切來說,塔比澤如此公開坦誠。” 2018年最后一個周六一起來讀塔比澤。
上海|上海作為都市劇場——都市漫游者和他鏡頭中的城市
時間:12月30日(周日)10:30-12:00
地點:浦東新區民生路3號八萬噸筒倉藝術中心
嘉賓:《看見·夢想——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影像藝術展》正在民生藝術碼頭·八萬噸筒倉藝術中心開展,166位攝影師與市民的300余幅攝影藝術作品,講述著浦東滄海桑田的變化。12月30日“觀看之道”藝術人文沙龍,邀請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從“城市與攝影”角度分享自己眼中的都市劇場和城市攝影。
上海|楊燕迪: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管弦樂
時間:12月30日(周日)14:30
地點: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淮海中路1555號)
嘉賓:楊燕迪
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國的管弦樂(特指交響曲、協奏曲、交響合唱等之外的交響樂作品)采用多彩的民族音調和民間元素為素材,又從現代作曲技法中汲取有益養分,以嶄新的視角展現中國的獨特風情,也以具有現代美感的鮮明色彩刻畫中國的特殊神韻。國內的作曲家如朱踐耳、鮑元愷、楊立青、趙季平、葉小綱、郭文景、張千一、劉湲、賈達群、葉國輝、秦文琛等均在管弦樂作品中追求濃烈的中國本土特色與鮮明的現代感受,另一方面,陳其鋼、譚盾、陳怡、盛宗亮、周龍等旅居海外的作曲家則在國際舞臺上進一步展開了中國與世界的對話與交融。聽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燕迪為大家講述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管弦樂發展。
上海|側耳詩會:夜的酒杯與花束
時間:12月30日(周日)19:00
地點:巨鹿路675號作協大廳
我所做的僅僅如此/拿起輕巧的夜的酒杯/你們真好/像夜深深的花束/一點都看不到后邊的樹枝。(顧城《一人》)12月30日19:00,“夜的酒杯與花束”2018側耳詩會將在巨鹿路675號愛神花園舉行。
上海|文物會告訴我們的事兒——《博物館里的極簡中國史》新書分享會
時間:12月31日(周一)14:30
地點: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芮歐百貨4樓鐘書閣·靜安店
嘉賓:張經緯、鄭詩亮、維舟
張經緯是一位有著職業自覺的人類學家,在上海博物館上班,工作中一半時間在辦公室埋首案頭,另一半時間在天南海北田野調查。本月張經緯推出新書《博物館里的極簡中國史》,這既是一部面向普通讀者的歷史文化科普作品,也是一本關于如何在博物館看懂文物的指南。
成都|“天府文化進城市閱讀空間系列講座”之漫談四川飲食文化
時間:12月29日(周六)15:00
地點:天府大道北段1199號銀泰中心in99l4層鐘書閣·成都店
嘉賓:樂山市餐飲協會副會長陳凱
在善吃的中華民族中,四川人造就了一個特別講究飲食味道和飲食情趣的地區。川菜喜辣,而四川物產豐富,有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的釀造調味品和種植調味品,如自貢井鹽、內江白糖、德陽醬油、郫縣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敘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等,這些優質的配料為四川的飲食提供了豐富的原料。火鍋和串串是我們最熟知的四川美食。據史學家考證,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俗。12月29日聽樂山市餐飲協會副會長陳凱談巴蜀飲食烹飪文化。
杭州|保羅·奧斯特:文學之夜
時間:12月29日(周六)19:00-21:30
地點:拱墅區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3f文藝現場
嘉賓:包慧怡、btr、郭國良、孔亞雷
他是美國當代小說大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以驚人的穩定產出了十六部小說,九部文集/回憶錄,五個劇本,六部譯作。2017 年初出版的最新作品《4 3 2 1》,是一部厚達 800 多頁的史詩級長篇。村上春樹曾不吝贊美稱他為“天才”,并說:“能見識保羅·奧斯特,是我此生的榮幸。”歐美文學評論界泰斗哈羅德·布魯姆曾評價:他融合了“霍桑和卡夫卡,就像博爾赫斯那樣”。近日,中文版《4321》出版,12月29日聽包慧怡、btr、郭國良、孔亞雷一起暢聊奧斯特和他的小說世界。
南京|發現燕然山銘 ——辛德勇新書讀者見面會
時間:12月29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鼓樓區先鋒書店五臺山店(廣州路173號)
嘉賓:辛德勇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