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紡織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面臨著在日漸繃緊的資金鏈壓力下維持生存的糾結。原料價格波動、庫存占資比重增加、供需方賬期縮短、現金流緊張、市場違約風險加大、融資難、貸款成本高等問題,成為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遭遇資金鏈壓力的真實寫照。
資金鏈壓力是眼下考驗紡織行業生存能力最突出的問題。
回首2011年,我國紡織行業外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出口不旺內受成本壓頂轉型艱難、紡織市場下游需求不火、去庫存緩慢等因素影響,即使個別品種出現技術性回調,但總體情況仍不樂觀。行業在承壓持續加大的外圍環境下,雖然主要的總量指標均步上新的發展臺階,但市場景氣度穩中走低、主要指標增長速度放緩、主要出口消費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內銷百貨類商場銷售量緩慢等,都成為企業在資金鏈日趨緊張的氛圍下抗壓難度系數逐漸加大的數據線索。
2011年,我國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為首要目標,調節方向名為&ldquo穩健&rdquo實為&ldquo緊縮&rdquo。已調高至20%以上的存款準備金率和各地央行分支機構對商業銀行系統嚴格的貸款指標控制,直接導致&ldquo錢荒&rdquo現象的出現。民間借貸的盛行和非正式金融活動中出現年息高至100%以上的&ldquo搶劫式&rdquo利率,事實上也與嚴厲緊縮背景下正規銀行體系無力提供貸款服務的客觀現實有關。
在央行嚴控流動性的情況下,一些中小企業被迫轉向更為昂貴的&ldquo地下金融&rdquo市場,局部地區的民間借貸利率已經上升至年利率100%的歷史高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虧損面達9.8%,虧損額度增長率高達92.31%同期,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為 5.54%,規模以下企業的利潤率水平和虧損水平或更不理想。
不少銀行減少了對大中型企業的貸款,普遍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實行20%以上,企業融資成本大幅提升。如江蘇省數據資料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該省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新增貸款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個百分點,融資成本同比反而上升了31.4%。
在這種背景下,紡織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面臨著在日漸繃緊的資金鏈壓力下維持生存的糾結。原料價格波動、庫存占資比重增加、供需方賬期縮短、現金流緊張、市場違約風險加大、融資難、貸款成本高等問題,成為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遭遇資金鏈壓力的真實寫照。
部分企業迫于資金壓力,不得不低價拋貨以爭奪市場和換取流資,以解燃眉之需。甚至有企業反映,內部挖潛已近極限,但行業銷售利潤率較低,扣除費用后,賺的錢比貸款利息還少,只能壓縮規模。
2012年由成本引發的資金壓力繼續加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4.0%,比上月大幅回升4.0個百分點。這一指數自去年10月連續3個月低于50%后,今年1月高于臨界點,2月又躍至臨界點以上。
近期出臺的《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明確2012年度收儲價為20400元/噸,比上年提高600元/噸,又給紡織企業在新棉花年度的國產棉使用定了底價。
與此同時,能源動力成本、人工成本的繼續上漲,以及節能減排等壓力也直奔&ldquo錢&rdquo題。
但是必須看到,城鎮化加速、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政策支持等因素將助推內需市場繼續穩定增長,2012年的貨幣政策環境也顯現放松信號,這些都將成為行業經濟指標上行的重要支撐。
剩下的就是,靜待行業發力時機&hellip&hellip
2011年承壓雷區
市場&ldquo錢&rdquo題景氣低迷遇上指數雷區
2011年國內紡織市場總體景氣度不高,整個產業鏈經營氣氛持續低迷,成交量維持在較低水平。因此造成紡織企業產銷率難以提高,庫存積壓愈演愈烈,部分企業迫于資金壓力,不得不低價拋貨以爭奪市場和換取流資。
作為國內知名的紡織服裝面料市場,柯橋中國輕紡城市場的行情和走向歷來受到國內面輔料采購商和紡織服裝從業者的關注。據中國柯橋紡織指數顯示,2011年內,柯橋市場的總景氣指數、總市場景氣指數和總生產指數均較2010年有明顯回落。到2011年12月,柯橋市場總景氣指數為 1343.96,較2010年同期下滑了74.87總市場景氣指數為1064.28,較2010年同期下滑了31.72,總生產指數為1685.68,較2010年同期下滑了102.36。
另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企業家跟蹤調研數據的綜合測算,2011年盡管我國紡織企業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和行業景氣指數居于擴張區間,但也呈現趨緩回落的態勢。
出口&ldquo錢&rdquo題中國制造陷入
訂單雷區
受經濟低迷影響,美國、歐盟、日本等市場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低落,對全球的進口需求增速有所回落,且對進口產品價格的承受表現更為敏感,使得國際市場需求的疲弱更趨明顯。
與此同時,受綜合成本因素影響,又有部分美歐日的市場訂單分流到東南亞等競爭對手國。目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土耳其等國正以遠比中國低廉的成本優勢,蠶食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ldquo蛋糕&rdquo。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當于我國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占國內 70%。在成本價格優勢被嚴重削弱的情況下,我國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訂單競爭中所承受的資金等各方面的壓力更大。很多企業也被迫放棄了部分長單、大單,而選擇短單、小單產品以加快資金流轉速度,降低出口運營壓力。
多年來,&ldquo中國制造&rdquo在國際市場地位穩固,即使上一輪金融風暴肆虐的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歐盟、美國和日本這三大主要市場中所占份額仍保持增長。但2011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三大經濟體的進口市場份額中均出現回落。這也是入世以來我紡織品服裝在這三大市場所占份額首次回落。
根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otexa)發布的數據,2011年1~11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服裝共計233.6億平方米、378.9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量和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6.8%和40.2%,占比較上年分別下降了0.1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
據歐盟統計據數據,2011年1~10月歐盟自中國進口紡織品服裝550.8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比重為41.7%,占比較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
據日本產業省數據,2011年日本自中國進口紡織品服裝315.9億美元,占其進口額比重為74.9%,占比較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
內銷&ldquo錢&rdquo題消費意愿遭遇
價格雷區
盡管內銷市場多年來一直是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主要支撐,且從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分類數據來看,也顯現出我國紡織品服裝內銷市場的旺盛。但2011年內,困擾老百姓的通貨膨脹壓力依然很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提高5.4%。盡管從2011年7月始,受制于數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嚴厲的貨幣政策,cpi進入下行軌道,同比漲幅逐月減少,但始終保持在4%以上。通貨膨脹給我們帶來的第一生活體會就在于生活成本的上漲,這打亂了我們正常的消費支出節奏,也抑制了人們的需求欲望。
中華商業數據中心的重點百貨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內,我國大型零售百貨的服裝銷售量僅有個位數表現,且也呈現出趨緩的勢頭。可見,老百姓在高通脹的壓力下,對產品價格更為敏感,消費選擇也更為謹慎。
消費者切身感受到的產品價格提升,不僅僅是來自于生產環節的成本上漲,&ldquo進場費&rdquo、&ldquo商場扣點&rdquo、商場租金、各種各樣的&ldquo公關費&rdquo等流通環節的經營壓力也要最終攤進服裝價格中。一般服裝標價中零售渠道成本約占三成,甚至更多。要進駐商場,服裝供貨商首先交納進場費,數額依商場檔次與規模而定,主要包括商場海報費、促銷費、違約費、倉儲費、廣告費等幾十種名目。此外,商場扣點對服裝定價影響更大。商場扣點與其地理位置、客流量、客流購買力等都有關系,一般在15%~35%間浮動。
可想而知,在壓力疊加的狀態下,企業生存越來越&ldquo差錢&rdquo,品牌(尤其是成長型品牌)的發展越來越&ldquo差錢&rdquo,必須以產品提價來消化,而提價又踩到了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區,必然會帶來對銷售量的影響。
宏觀&ldquo錢&rdquo題流動不均衡導致
貸款雷區
據央行報告顯示,2011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8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比上年低6.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8%,增速比上年低4.1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7.47萬億元。2011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2.83萬億元,其中債券融資明顯增多。
從總量上看,我國實體經濟中整體流動性還算較為充裕。但總量充裕不等于結構均衡。事實上,流動性在不同行業領域、不同企業規模之間存在廣泛的不均勻分布。紡織行業本在銀行融資系統中占比不高,而2011年內多次提高存準率和利率,更使得紡織行業面臨著大企業融資貴、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數據來源:央行資料
2011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轉向控通脹,央行為此連續收縮流動性。繼1月20日起首次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后,半年內對準備金率一月一調,達到歷史性高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通脹態勢,也加大了資金供給的壓力。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總共收縮資金約2.4萬億元,銀行信貸資金直接受到影響。為了防范風險,央行還加大了對銀行日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