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城市的街道、小區里,不時能看見電動車的身影。電動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為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因私拉電線充電等情況,成為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安全隱患。
私拉電線充電物業、社區很頭疼
記者發現,一些小區因為物業沒有預留電動車停車充電區域,或者因為物業預留停車充電區域但收費高,不少市民直接選擇將電動車推到家中充電,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也給其他住戶帶來不便。在興慶區上前城家園,不少居民選擇將電動車推到樓上的家中充電,而門口用于保暖的棉門簾和單元門閉門器成了“礙事”的設備,所以不少居民悄悄地把閉門器破壞,并把棉門簾高高掀起,最終導致一二樓住戶家中的暖氣上水管道時而被凍壞。
除了將電動車推到自家充電,該小區還存在私拉充電線的情況。記者了解到,上前城家園不少居民從事清潔工和小攤販等工作,因此使用電動車和電動三輪車的人較多,為了充電方便又安全,該小區內專門規劃了4個可以用于停放電動三輪車的大型車棚。車棚里可以實現自主充電、自動開鎖門等功能,不過這些并不為居民所接受,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充電更便宜。
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因為車棚使用的是商業用電,一度電要比家中的用電貴將近5角錢,所以就有很多居民為了省錢,直接在自家充電,這無疑帶來安全隱患。
12月22日,記者在上前城家園的一個單元樓前看到,一位住戶從6樓上甩下一根電線,為停在樓下的電動三輪車充電。據物業工作人員介紹,針對這樣的情況,他們曾經多次發放整改通知單,勸導居民到固定的車棚充電,不過效果并不好。這樣的情況,記者在天成小區、湖濱小區等地也有發現。
居民給電動車充電存誤區
在燕寶花園內,不少居民選擇從樓上甩根電線給電動車充電,經常一充就是一夜。“一度電才省5角錢,可電瓶被偷了就是四五百元,電動車放外面被偷了電瓶得不償失,還不如在家里充。”燕寶花園小區一位居民說道。
寧夏萬易通商貿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充電樁安裝,公司經理汪楊告訴記者,居民很多時候只注意到了電費的差別,但是沒有注意到電池使用壽命和安全成本。一般的電動車電池的充電時間和電池內的剩余電量和功率有關,一般都是根據充電器的指示燈來操作,電池充滿換成綠燈后就要拔掉插頭,結束充電。但是根據充電器和電池型號不一的情況,一組電池的充電時間有最長10小時,最短半個小時。而且充電的時間隨著電池的老化,充電時間也會適當的延長。居民僅靠指示燈提示會出現過多充電的情況,這會引起電池發熱、發燙,加速電池的損耗。“居民充電時往往都是晚上插上,早上上班前再拔掉,充電過長是普遍現象,往往是能用4年的電池,一年多就報廢了,但是居民只算電的成本,不考慮電池提前報廢的成本。”汪楊建議居民把電動車停放至充電樁充電,避免不規范的停放和充電方式。
還有居民認為電動車危險源于電動車的塑料殼體,而單獨把電池提到家中充電應該是比較安全的做法,不過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在2017年11月底的一天,家住上前城家園9號樓的李先生早上6點多出門準備去上班,卻發現一樓鄰居家的玻璃被炸開,一股濃煙從屋里冒出。他趕緊將還在睡夢中的鄰居喊醒,聞訊趕來的鄰居和物業工作人員用了將近20個干粉滅火器才把火撲滅。原來當天一樓鄰居家在室內給電動車電池充電,結果早晨6點左右,電池發熱起火,電池炸開了窗戶的玻璃,并冒出了大量濃煙。剛好被上班的鄰居看到,幸虧發現得早,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來源:輕松閱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