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風機械/電新|深度】中環股份:雙拳出擊,重塑全球硅片格局)
核心觀點
光伏政策邊際改善,中環降本增效,產能不斷提升
11月2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關于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重新釋放利好,預計我國產業補貼計劃將延續至2022年,有利于行業平穩過度?!?31”后行業降價激發國外市場需求,預計2019-2020年,中國/海外裝機容量有望達到50gw/70gw、60gw/90gw。
根據energy trend預測,2019年單晶占全球占比有望上升到56%,單晶替代多晶的邏輯持續演繹。硅片行業目前形成了以隆基、中環為首的雙寡頭格局。預計2018年底,隆基和中環產能將分別達到28gw、23gw。2018 q1,中環毛利率首次突破20%,在“531”之后,公司由于外銷占比高,受到影響較小,2018 q3實現營業收入92.56億元,同比增長35.06%,歸母凈利潤4.26億元,同比小幅下降6.02%,毛利率19.1%,同比小幅下降0.52%。公司四期產能將在年底陸續投產,在技術指標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預計市場占有率和盈利能力還將持續提升。
大硅片揚帆起航,國產替代大幕開啟
14年起大陸迎來晶圓廠建廠潮。semi預計,2017-2020年全球62座新投產的晶圓廠中,有26座來自中國大陸,占比超過40%,帶動了新一輪硅片周期,硅片單位面積價格從2016年不到0.7美元上漲到目前的0.85美元。
硅片是晶圓生產中價值量占比最大的原材料,但是全球市場長期被國外壟斷,主要包括信越、sumco、環球晶圓、siltronic、sunedison等,其中信越和sumco的市占率之和接近60%。根據中國電子材料協會預測,預計2018年,國內8寸片需求量80萬片/月,自給率不足30%;12寸片需求45-50萬片,幾乎全部需要進口。2020年,我國對于8寸片,12寸片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到750-800萬片/月、110-130萬片/月。硅片國產化重要性愈發凸顯。
中國大陸以中環為首的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加大對于大硅片的投資。中環區熔硅單晶硅片的國內市占率已經實現75%以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8%,銷量位列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直拉單晶產能在快速釋放,中環天津工廠預計2018年底可以形成30萬片/月的8寸片拋光片加工產能。無錫工廠2022年計劃形成75萬片/月8寸片產能和60萬片/月12寸片產能,將極大的緩解中國大陸硅片供應“受制于人”的局面。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公司2018-2020年營業收入預計為133.87億元、181.38億元、220.97億元,eps預計為0.17元、0.36元、0.65元,對應pe分別為41倍、20倍、11倍,予以“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光伏政策收緊,大硅片項目落地不及預期,全球晶圓供給過剩等。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