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敏瑤】12月17日,以“機器人進入中國時間”為主題的2018高工機器人年會在深圳維納斯皇家酒店(寶安沙井)舉行,同川科技總經理沈曉龍發表了題為《從工業機器人整機到核心部件的一點經驗雜談》的演講。
710 >
成立于2012年的同川科技,2012年到2013年主營非標自動化,2014年同川科技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主營業務依然為非標自動化。2015年,同川開展沖壓機械手銷售業務,沈曉龍回憶,那個時候核心部件還是受制于人,控制系統也做得不怎么好,所以以沖壓機械手開展了一些業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016年,同川科技著手研發協作機器人以及諧波減速機,以期協作機器人可以大規模產業化復制,因而也投入了諧波減速器。到了2017年,同川科技正式采購世界上最先進的諧波減速機加工設備,并加大諧波減速機研發工作,經過2016年、2017年的經營發展,2018年正式削減機器人本體業務,戰略聚焦諧波減速機業務。
接下來,沈曉龍從機器人集成談起,在客戶現場,客戶經常會說:“我要一套能夠24小時生產的自動化生產設備,能兼容我現在生產的主要產品,切換時間要短,我的預算是設備所能節省人力1到2年的工資成本。”
由于機器人本身只是柔性單元,需要依賴客戶現場一些成熟的工藝條件才能替代真正的人工。這就對集成商形成了困擾:首先,一臺機器人本體的成本或高于現有人力成本一年的收入;第二,機器人需要加上很多外圍設備或工具才能替代現有人工;第三,投入的技術開發人工成本可能高于能夠節約的人力成本。
“所以,我們真正接觸的一些自動化的設備所達成的訂單,除了上下料之外,可能大部分都不僅僅以節省人力為主。”沈曉龍說道。
到了實際交付設備階段,還是會遇到兩大問題。首先,因為來料的不規范性、工程師對工藝的不了解、品質標準界限不清等,集成商陷入無窮無盡的售后和設計變更;其次,因為設備的投入大,靈活性不如人工,設備穩定性不佳,客戶開始慎重考慮機器人自動化。
通過市場進化的結果便是:簡單的機器人上下料變成了大部分機器人廠商和集成商絞殺的地盤,從而達到投資回報率的平衡,唯有這樣才能帶動銷量;能將機器人+工藝+周邊設備結合好的企業較有競爭力。
總的來說,同川科技完成了從集成到機器人,再到核心部件的完整體驗,在沈曉龍看來,這些問題的背后隱藏著機會:機器人技術有待完善,智能化和工藝融合是機器人本體廠家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硬件組裝及打價格戰;集成商應該專注自己的垂直領域,打通上下游的設備和工藝整合,打造某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專家;整個行業的機會將來自于通脹,勞動力成本的進一步上升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促使行業的繁榮。
710 >
關于機器人本體領域的感悟,沈曉龍認為關鍵詞是“智能化”,在能做好品質和可靠性的情況下,降低終端用戶的使用成本,是對產業莫大的貢獻;未來的技術競爭來自于軟件ai和對生產工藝的認知;當前的協作機器人需要進一步往前發展,現在更像是模塊化輕量化的普通工業機器人。
沈曉龍強調,企業應該重視系統平臺的實時性:“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打個實時補丁去做控制系統,但是我們在談控制算法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控制器系統的實時性,因為它將直接影響控制的精準性。”
此外,系統的軟件架構可能會比各種功能算法更重要,并將決定控制器的穩定性;注重客戶的使用體驗,比盲目追求算法的先進性更加重要。
回歸到諧波減速機,是同川現在對外主要經營的業務。沈曉龍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諧波減速機:“她很嬌貴,像一位高貴的女藝術家,需要百般呵護。”
安裝同軸度極大的影響減速機的工作表現和使用壽命;撞擊是諧波減速機的宿敵,因而諧波減速機未必是最佳的機器人傳動解決方案,期待更輕更高剛性的產品。“我們也在跟一些國外的技術創新者進行探討,我們期待找到更佳的產品替代諧波減速機。”沈曉龍說道。
來源:360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