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煤炭進口情況發生變化,與上半年,沿海地區經銷企業、電力企業掀起進口狂飆不同,自7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煤大幅降價,到岸價低位,北方港口下水煤再受用戶青睞,煤炭進口出現了連續兩個月的環比下降。8月份,當月進口煤炭2044萬噸,環比減少383萬噸,下降15.8%,同比下降0.7%,這是今年初以來單月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總體來看,前八個月累計進口煤炭1.85億噸,同比增長46.3%。
上半年,國內煤炭進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為:一是受歐債危機影響,國際煤炭市場需求低迷、印尼、菲律賓等出口國距沿海地區運距較近,優勢明顯,澳洲煤也以價格低廉優勢,沖擊國內市場。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國際市場對煤炭需求進一步下降,上半年國際市場煤炭價格持續低位徘徊,尤其印尼煤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和運距優勢;加之國家降低進口關稅,人民幣持續升值使進口煤炭價格更便宜,更有競爭力,5、6月份,粵電、深能源、國電、大唐等電力企業紛紛增加了進口煤炭數量,促使國內電力等企業增加了進口煤數量;
二是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國際煤炭供應大幅增長,沖擊國內煤市。由于替代能源供應快速增長,美國等國家國內煤炭供應相對過剩,需要為過剩的煤炭開拓國際市場,美國煤炭竟然千里迢迢的大舉進入國內市場,進口煤嚴重沖擊國內市場;
三是國際煤炭價格長期倒掛。國際煤炭價格持續低位,但國內煤價下降緩慢,導致國內外煤炭價格出現倒掛現象。最大差距:5月初,澳洲煤和秦皇島下水煤炭到岸價每噸相差160元,國內煤價格明顯偏高,到6月份差距逐漸縮小。進口煤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印尼、越南、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南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煤炭市場低迷,國內外煤炭價差拉大,煤炭貿易商進口積極性不斷提高,也促使煤炭進口不斷增長。國內大型煤炭企業被迫將市場煤炭價格回調,隨之國內煤炭價格的大幅下落,7、8月份,煤炭進口放緩,后四個月,進口數量還將回落,預計今年全年煤炭進口2.5億噸。
來源:中商情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