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近十年方興未艾,合資車企也如雨后春筍,期間,中國汽車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車市井噴、經濟危機致使車市跌入增長低谷之后,自
2009以來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車市迎來新一輪大幅增長,從2009年起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
中國車市的迅猛增長,讓車企看到攫取利潤的巨大空間,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紛紛加速推出車型。截止到2011年,中國車市已有500款車系,2000多款車型。
常言道:欲速則不達。面對中國消費者對汽車技術、知識匱乏的境況,一些合資企業直接奉行了&ldquo拿來主義&rdquo,直接導入國外原型車進行生產,既省去了研發設
計成本,而且還能&ldquo討好消費者&rdquo。
對于合資企業來說,舶來國外原型車,在中國進行減配已經成為整個汽車行業心照不宣的事實,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廠商還把這種做法冠以&ldquo專門針對中
國市場設計開發的全新車型&rdquo的美名。
如果說在內飾用料、舒適配置方面的減配都尚可忍受,是否為真皮座椅、四區獨立空調等等都不傷大雅。但在安全配置上的&ldquo偷工減料&rdquo是在令人擔憂、氣
憤,從車訊網《拆車坊》拆解過車型來看,車輛減配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比如,東風日產軒逸、逍客、騏達等車型干脆直接省掉了后防撞梁,取而代之的
是一塊塊類似&ldquo泡沫&rdquo的東西。據相關汽車專家稱,一旦發生碰撞沒有防撞梁后果將會很嚴重。面對這樣鐵一般的事實,官方堂而皇之地解釋&ldquo這是碰撞發生時
有利于吸能的設計&rdquo。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上半年就新速騰暗中減配的話題一直在網絡上打口水仗。有人認為,多連桿后懸掛變成了扭力梁非獨立懸掛,對車輛的操控性影響極大
,一般扭力梁后懸掛都配置在a0級的小型車身上,畢竟小型車的設計時速比較低,而在緊湊型轎車速騰上發生實在不應該,退一步說這樣也能接受,但是為什么
價格不降反增呢,大眾太不厚道!
無獨有偶,此前上海大眾新polo的&ldquo減配&rdquo被一項又一項曝光出來,最主要的就是后防撞橫梁,這讓很多膜拜&ldquo德系車安全&rdquo的人感到絲絲涼意。另據一項
調查,近八成的潛在消費者表示&ldquo會因為防撞梁的失蹤而拒買新polo&rdquo。然而令人費解的是,9月polo以高達12870輛的銷量位列國內ao級車型銷量的第四名,消
費者在無形中做了冤大頭不說,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助紂為虐之嫌。
一位汽車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消費者的安全意識還比較薄弱,汽車知識匱乏,大都是廠家出什么車就買什么車,加之現在各大汽車廠商大肆的廣告與公關,
消費者跟風也就在所難免,要想讓消費者認清減配的危害,在短期內比較苦難,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才是最好的保障。
此外,據長期研究汽車相關法律的一位律師說,目前我國車型在兩項安全配置上比照歐洲大大減配,一項是胎壓監測,一項是ao級車的后防撞梁,這種標準
的差距直接導致我國消費者的乘車危險大于歐洲消費者,反之則是車企將會在中國獲得更高的利潤。
他還說,工信部在2010年6月才將制定汽車生產一致性國家標準提上日程,之所以國家相關標準遲遲不能出臺的原因之一無非是要保護所謂剛剛起步的中國汽
車制造業,但這種對落后的保護必將導致消費者利益的受損,國內汽車行業停滯不前。標準的缺失實質上帶來是國外品牌通過合資的方式,將成本大大低于本國
的減配車出售給中國的消費者,從而換取高額的利潤。這種明目張膽的掠奪,在國內沒有相關標準的前提下變得無拘無束。
義憤填膺的聲討只能解決一時之快,理性對待才是王道。不過,隨著汽車知識的普及,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增強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消費者甩掉&ldquo冤大
頭&rdquo帽子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