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料行業今夏一直都在經歷著"冷冬","金九銀十"的到來雖然緩解了爐料行業的壓力,可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鋼廠和鋼貿商的壓力,各個鋼企紛紛想辦法度過難關,想讓鋼鐵行業的"末日"來的更晚一些。對于鋼貿商而言,再也承受不住鋼廠轉嫁的虧損壓力,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鋼鐵貿易商選擇放棄傳統的鋼廠代理,進行"起義".
行業低迷,后市引人擔憂
鋼廠已經被迫陷入產能過剩和暴漲暴跌的行情虧損當中。盡管現在鋼貿商與鋼廠虧損的依附關系沒有從前那么緊密,但事實上,鋼廠在"流血不止"的同時,號稱擁有"二十萬大軍"的鋼貿商也挨著"割肉之痛".
爐料網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眾多鋼貿商無奈表示,若鋼價繼續弱勢下跌,我們真的"傷不起".然而,對于鋼鐵業來說,現在還遠沒有到揮別黑暗過去、迎來大好行情的時候
不甘承受虧損
鋼鐵廠商關系多年來本就是一種不對等的買斷式代理關系,即鋼貿商要先付款向鋼廠訂購資源,待鋼廠生產出來之后再發貨。而這一段時間市場變化莫測,鋼價波動風險只能由鋼貿商獨自承擔。這種不對等的廠商關系往往損害著鋼貿商的利益,也不利于市場的穩定。盡管這幾年各大鋼廠每年都召開訂貨會,對鋼貿商實施各類優惠政策,但鋼貿商似乎不為所動,許多鋼貿商直接表示退出代理制。
爐料行業的深跌與虧損額度似乎已經擊穿鋼貿商內心的承受底線。"鋼貿商不干了",鋼廠不僅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轉嫁虧損至鋼貿商,銷售渠道的缺失,也使得鋼廠自有庫存不斷加大,以致出現許多鋼廠甚至去市場賣鋼材的現象。
為了適應生存,現在鋼貿商們學會了改變策略,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很多企業將庫存銷售變成了合同銷售和訂單銷售。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